中國共產黨新聞
>>
期刊選粹
>>
黨史博覽
西安事變中解除張學良后顧之憂的解方 (3)
鄭德厚
2006年12月13日08:37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解方做東北軍的兵運工作時,對地下黨員說:“要堅定不移地把20萬東北軍爭取過來。”
1936年5月,在劉鼎的推動下,張學良在西安王曲鎮創辦了“軍官訓練團”,請蔣介石任團長,自任代團長。這個訓練團,名義上是培養“剿共”干部,實際上是在部隊中灌輸抗日思想,洗刷陳腐作風。
解方被召參加干部連集訓。張學良對解方說:“在奉天、日本上學,都小有名氣。這次來訓練團更要發揮作用,鼓動大家的抗日情緒,多組織大家討論,每次討論的意見要整理出來送我看。”
解方把情況報告了苗浡然,苗浡然鄭重地告訴解方:“經我和劉瀾波介紹,黨組織已於4月批准你為中共黨員。”然后,解方被帶到東大街旅行社見了中共派來做東北軍工作的總負責人劉瀾波。劉瀾波當即向解方分析了張學良的思想變化,研究了黨在訓練團開展活動的具體措施。
解方進入干部連后,以他堅實的軍事功底,積極的抗日思想,很快贏得了學員們的信賴。他還發揮文藝特長,經常教唱《碼頭工人歌》、《畢業歌》、《揚子江暴風雨》。張學良高興地鼓勵解方說:“干得好!教唱一首歌,比我講一次話作用都大!”解方還通過劉瀾波從西安搞來一台留聲機,天天放唱《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流浪、流浪,整日在關內流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遍及營區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軍官們的心,激發著抗日情緒。
解方給張學良的討論情況,都批有鼓勵抗日復土的話。解方就把這些指示傳給大家看。5月的一天,張學良來團裡講話,解方對他說:“司令能不能和大家座談座談?弟兄們有好多心裡話想對你講!”
張學良痛快地答應了。當晚,解方和學員們圍坐在張學良周圍,講家鄉淪陷后的悲痛心情,講流浪關內的苦楚感受,講中央軍欺負東北軍的囂張氣焰,講東北軍的未卜前程……不少人失聲痛哭。解方見群情激昂,便站起來高呼:“請副司令率領我們打回老家去!”頓時,“我們願為抗日救國而死!”“誓報國仇家恨!”的口號聲四起。張學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他猛地站起,揮動拳頭說:“大家的心情我都理解。請相信我!我是國難家仇集於一身的人,怎能忘記報仇雪恥,收復失地!大家不要急,要好好訓練,做好准備,我一定帶領大家走上抗日戰場,披甲還鄉!如不兌現,學良以頭謝國人!”
在東北軍做兵運工作,解方是有卓越貢獻的。他先后做過爭取東北軍一二九師師長周福成、六十七軍中將軍長王以哲、一○五師中將師長劉多荃和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的工作。他還辦刊物,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在中、下級軍官中傳播革命思想,為革命培養人才。他對地下黨員說:“要堅定不移地把20萬東北軍爭取過來。”由於解方積極做上層工作,疏通各方關系,使爭取東北軍的工作卓有成效。
9月,張學良成立了秘密組織——抗日同志會,親任會長。劉瀾波、苗浡然、高崇民、賈陶、解方、孫銘九等都參加了這個組織,又指定劉瀾波為聯絡部副部長,苗浡然為組織部副部長。由於中共在東北軍地下工作委員會的主要人員在同志會中任職,對開展統戰工作極為有利。成立那天,張學良帶領會員宣誓:“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復土雪恥,披甲還鄉!”會后,張學良向解方交代說:“你速回蘭州,盡快組建一個抗日同志會蘭州分會,把積極要求抗日的軍官組織起來,我隨時會給你指示。”又交給解方一本密碼本,叮囑說:“這是和我聯絡的專用密電碼,緊要時刻會用到它。你要切切用心保存!”
解方返回蘭州,立即著手籌建抗日同志會蘭州分會,自任分會會長。經過工作,主力團團長李蔭坡、張儒彬等,都被發展為抗日同志會會員。
(《黨史博覽》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1】
【2】
【3】
【4】
【5】
來源:
zzzzzz
(責編:蔣榮華)
相關新聞
·
沈陽張氏帥府博物館舉辦多項活動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
[2006-12-13 07:59:21.299692]
·
陝西省各界群眾隆重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
[2006-12-12 10:03:35.834324]
·
賈慶林在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06-12-13 08:22:14.201908]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