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期刊選粹
>>
黨史博覽
中共中央書記處的由來及職權 (2)
李海文
2006年09月20日08:40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八大時,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分開了
1956年9月,召開了中共八大。此時,七大的“五大書記”中,任弼時早逝﹔毛澤東准備退居二線,八大黨章規定要設名譽主席﹔劉少奇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59年擔任國家主席﹔朱德年事已高,1959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一直任國務院總理,日理萬機,忙得不可開交。
八大除設中央委員會主席外,第一次設了副主席。毛澤東繼續當選為主席。選出的副主席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1958年5月的八屆五中全會增選林彪為副主席。
八大時,中央書記處第一把手不再稱“主席”。新的黨章規定選舉總書記一人。“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書記處,並選舉中央委員會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總書記一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中央書記處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領導之下,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總書記組成常委。常委是黨的核心領導。
此時的總書記與六大不同,六大的總書記是黨的最高領導,而八大最高領導是黨中央主席。
八大黨章對主席、副主席規定與七大不同,八大黨章規定:“中央委員會的主席和副主席同時是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七大規定“中央委員會主席即為中央政治局主席與中央書記處主席”,而八大沒有規定他們是中央書記處的主席、副主席。這樣,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就分開了,決策機關與領導日常工作的機關就分開了。中央書記處有很大的權力,如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任總理的國務院要接受中央書記處的領導。書記處的權力高於政治局委員,甚至副主席。
毛澤東這樣安排自有道理,他說:“我說我們這些人,包括我一個,總司令一個,少奇同志半個(不包括恩來同志、陳雲同志跟鄧小平同志,他們是少壯派),就是做跑龍套工作的。”他要培養鄧小平,因而讓鄧小平先任中央秘書長,后任書記處總書記。
鄧小平不願當總書記
鄧小平於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副秘書長有:李富春、譚震林、李雪峰、劉瀾濤、宋任窮、馬明方、林楓、楊尚昆、胡喬木。當時幾乎天天開秘書長會議,討論研究各方面的工作。毛澤東召集一次秘書長會議,說得很明確:你們是干事的,對外一律用中央名義,不用秘書長、副秘書長名義。
醞釀八大中央名單時,鄧小平表示願意當中國的秘書長,不願意當外國的總書記,怕不順。鄧小平說:“對總書記這一職務,我隻有六個字,一不行,二不順。”鄧小平之所說“不順”,一是和劉少奇不順。劉是副主席、黨的接班人。另一個是和周恩來不順。鄧小平之所以說“不行”,是因為劉少奇與周恩來同歲,比鄧小平大6歲。他們黨齡、資歷、威望都在鄧小平之上。
毛澤東做鄧小平和中央同志的工作,講得很風趣:“至於秘書長改為總書記,那只是中國話變成外國話。其實,外國的總書記就相當於中央的秘書長。”鄧小平插話:“我還是比較安於秘書長這個職務。”毛澤東解釋:“他說不順,我可以宣傳宣傳,大家如果都贊成,就順了。”他明確提出:“還要設一個書記處,書記處的人數可能要多幾個,書記、候補書記可以有十幾個人。很多事情要在那裡處理,在那裡提出議案。”
八大選出的總書記是鄧小平。鄧小平比毛澤東小11歲,52歲,和毛澤東在開七大時的年齡一樣。書記處成員:鄧小平、彭真、王稼祥、譚震林、譚政、黃克誠、李雪峰。候補書記:劉瀾濤、楊尚昆、胡喬木。
1956年,中央委員97人,中央候補委員73人,共170人,均是黨政軍高級領導。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加書記處成員共31人。
書記處的同志比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消息更靈通
鄧小平曾向毛澤東提出,書記處還是作為政治局辦事機構,負責對軍隊和國務院的文件承送。毛澤東不同意,強調書記處是黨中央的辦事機構,什麼事都要管,中央的事由你們做,發文用中央的名義。1958年,毛澤東起草的一個黨內指示說得更明確:“大政方針在政治局,具體部署在書記處。……大政方針和具體部署,都是一元化,黨政不分。具體執行和細節決策屬政府機構及其黨組。對大政方針和具體部署,政府機構及其黨組有建議之權,但決定權在黨中央。”凡是黨政軍各方面送中央常委的報告、文件都要先送書記處。一般問題,書記處討論決定,即可下達、執行。重大問題,書記處先拿意見再報中央常委討論、決定。
書記處在討論國務院的工作時,因周恩來要參加,總是就著周恩來的時間。從記錄看,副主席隻有周恩來出席書記處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不都在北京,因要主持地方大政工作,非重要會議一般不來京。所以政治局不能經常召開全體會議。而書記處要處理大量日常工作,經常每周開會三四次,常常得到毛澤東的直接領導。書記處的同志最早聽到毛澤東的聲音,知道中央核心的決策,反而比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消息更靈通。
書記處負責黨政軍核心,彭真協助鄧小平負責全面工作﹔王稼祥兼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負責外事﹔譚震林負責農業﹔譚政是總政治部主任,負責軍隊干部﹔黃克誠是總參謀長﹔李雪峰負責工業。
從1956年到“文革”初期書記處成員幾經變化,有出有進,先后增補了副總理李富春、李先念、陸定一,政治局候補委員康生,副總理羅瑞卿,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葉劍英元帥。到196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前夕,中央書記處成員有:鄧小平、王稼祥、李富春、李先念、葉劍英、譚震林、康生、陶鑄、李雪峰。候補書記:劉瀾濤、胡喬木。
十二大上,總書記成為黨的最高領導職務
鄧小平任總書記3年,1959年4月中央在上海召開八屆七中全會,毛澤東說:小平是副統帥。
1966年8月12日,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進行中央領導的補選和選舉,林彪排在毛澤東后面,是第二位。鄧小平仍然在第六位,但是陶鑄、陳伯達排在他的前面。劉少奇、朱德下降為第九、第十位,陳雲下降為第十二位。全會沒有重選主席、副主席,但是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原來副主席的職務不再提及,副主席隻保留了林彪一個人。從此,林彪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成為副統帥。雖然總書記的地位仍然是第六位,但是政治局常委的變化必然影響到書記處的前途。此次全會雖然書記處增補了謝富治、劉寧一兩位,但因鄧小平受到批評,書記處很快就停止工作。在八屆十一中全會前,已有新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組取代書記處的趨勢。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多是搞意識形態工作的,如康生、陳伯達等,各中央局派一副書記或常委參加。李雪峰等書記處成員都不是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可能毛澤東打算中央書記處將不再工作。書記處的這些同志放在哪兒?進入政治局。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譚震林、陶鑄、葉劍英當選為政治局委員,李雪峰、謝富治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后,中央書記處很快停止工作。
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決定恢復黨的第八次代表大會所決定並在十年間証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設立中央書記處作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領導下的經常工作機構,並且選舉胡耀邦同志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82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大決定,中國共產黨不再設主席、副主席。從此,總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的最高領導職務。但是,中央政治局仍是決策機關,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領導下,中央書記處仍負責黨政軍的日常工作。
(《黨史博覽》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1】
【2】
來源:
zzzzzz
(責編:蔣榮華)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