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期刊選粹
>>
黨史博覽
人民解放軍現代化進程的五部曲 (4)
○陳 輝
2006年08月18日11:30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機械化——鐵甲步兵登上了解放軍歷史舞台
在實現摩托化的同時,解放軍開始嘗試實現機械化。機械化部隊是指陸軍的主要裝備以內燃機和渦輪機為動力,以履帶為機動樣式,以容納多種先進技術為特征的高度合成的部隊。
它的鮮明特點:第一是機動能力強,由於裝甲車輛和火炮都採用履帶而不是膠輪,因此,不僅能在城市、公路上機動,而且能在山地、草原、荒野等復雜地形上機動﹔第二是防護能力強,機械化部隊的車載裝備都有裝甲防護,並且有較強的火控系統,能夠做到攻防兼備﹔第三是把諸軍兵種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軍兵種合成的威力。這種把“矛”和“盾”合二為一的裝備,以及把諸軍兵種合成的部隊編程,成為現代戰爭的最佳組合。步兵機動和作戰都乘裝甲車和步戰車。
機械化時代,輪式車輛大量減少,坦克、裝甲車、步戰車和履帶式自行火炮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裝甲兵成為解放軍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步兵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步兵,完全由裝甲步兵所取代,步戰車和裝甲車取代了徒步化和騾馬化時代步兵的兩條腿,也取代了摩托化時代步兵乘坐的輪式運輸車。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開始關注解放軍機械化部隊的組建。他把朝鮮戰場上的陳賡調回國內,讓他組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為培養駕馭機械化部隊的人才先行一步。毛澤東在給這所學府的訓詞中寫道:“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我們的陸軍、空軍和海軍都必須有充分的機械化的裝備和設備……”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還多次談到關於建設共和國機械化部隊的問題。
1955年3月,奉中央軍委命令,以步兵某師為主體,並調入華北獨立坦克自行火炮團、炮兵第一七○團,接收蘇軍第七機械化師的裝備,於4月15日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機械化師,隸屬原軍委裝甲兵領導,吳忠為首任師長,龔紀明為首任政委。
解放軍第一機械化師成立后,編3個機械化團,每個團增編了中型坦克營、炮兵營、高炮連。此外,編1個中型坦克團、1個重型坦克團、1個高炮團、2個炮兵團,共8個團,成為解放軍有史以來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諸兵種合成的部隊,一支應付突發事件的重要突擊力量。
但由於種種原因,到20世紀80年代初,解放軍還沒有一支機械化集團軍。這種狀況不僅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比,同周邊國家相比,也處於落后狀態。在我國周邊的國家中,除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軍隊的機械化程度低於解放軍外,其余都高於解放軍1至6倍。
鄧小平主持軍委工作后,在提出裁軍百萬之前,就醞釀組建解放軍的機械化集團軍。1980年3月,他在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指出:要根據軍隊裝備不斷改進的情況,搞些合成軍、合成師,這樣便於合成訓練,便於指揮員熟悉特種兵的指揮,就能把平時訓練和戰時使用結合起來,免得臨時配備不習慣。這些問題都要當作制度問題、體制問題提出來,作進一步研究。接著,在總參舉辦的防衛作戰研究班全體會議上,鄧小平又指出:有的同志提出來,過去我們也設想過,把一個軍組成一個合成軍,有炮、有坦克、有導彈,炮包括防空的,實際上就是一個集團軍。不久,鄧小平提出可以先搞一些軍作試驗。
1983年,軍委根據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轉變的指示,在解放軍陸軍部隊中選擇一些摩托化軍改建機械化集團軍。經過反復論証,1984年4月,解放軍誕生了機械化集團軍。
2003年,在中央軍委再次宣布解放軍裁軍20萬的同時,加快了機械化的步伐,解放軍一大批機械化步兵師和機械化步兵旅紛紛從摩托化部隊中脫穎而出,機械化步兵學院也誕生了。
目前,解放軍已建立了若干機械化集團軍、機械化步兵師和機械化步兵旅。就全軍來說,已達到半機械化的程度,機械化部隊數量開始超過摩托化部隊。從1985年解放軍實現摩托化到如今的半機械化,用了20年時間。解放軍全部實現機械化恐怕不會再用10年時間了。
(《黨史博覽》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1】
【2】
【3】
【4】
【5】
來源:
zzzzzz
(責編:蔣榮華)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