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緬懷“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楷模”方永剛 >>其人其事
與真理同行——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的故事(上) (2)
2007年04月04日17:16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誰說理論是灰色的?在方永剛那裡,理論之樹長青

  方永剛上課,隻要三個條件:一條毛巾,用來擦汗;一壺白開水,隨時要喝;告訴他聽眾的年齡層次、文化程度,好有針對性。其他的,什麼都不要。

  可在台下的人們看來,方教授上課可不簡單。他聲音洪亮,不用麥克風也能傳到每個角落;他充滿激情,哪怕五分鐘都精神抖擻;他講得生動,笑聲掌聲此起彼伏;他從來都歡迎大家提問,有問必答。多麼尖銳的話題他都能誠懇交流,讓人心服口服。

  方永剛的研究生肖曉平曾悄悄數過:在大連輕工學院大禮堂,一場報告下來,掌聲有32次。而本溪市的王利靜則記得,因為聽眾反映太熱烈,下課時間一推再推,方教授差點誤了回大連的火車。遼寧監獄警察培訓中心的劉明臣想請方教授來講講,可是,“政治理論課那麼枯燥,是不是有點冒險啊?”他決定先去偷偷“查課”。這一查不要緊:他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來“巡查”的目的:“像喝了一杯心靈雞湯,舒服。”

  大連救助管理站的侯玉璽特別記得方永剛講“和諧社會”的一次課。方教授上來就說:“什麼是和諧?和,左禾右口,就是人人有飯吃。這是物質基礎。諧,左言右皆,就是人人有權利說話。這是精神追求。”寥寥幾句,台下鴉雀無聲。而另一次,方永剛給旅順口的農民講和諧社會,則是這麼說的:“和諧就是以人為本。中國的人是誰?13億人民。13億人民裡有8億農民,這就可以說,是以農民為本。”接下來,方永剛講到了國家取消農業稅、減免農村孩子學雜費等,讓農民心服口服。

  方教授講課的魅力從哪裡來?深入才能淺出,厚積方可薄發。每一節課,每一句話,每一次掌聲背后都是方永剛難以置信的努力。

  2006年暑假,赤日炎炎,當人們都徜徉在海灘邊消夏時,距大連著名的老虎灘幾步之遙的艦艇學院政治系教研室中,方永剛和教研室主任徐明善等同事在悶熱的辦公室裡一扎就是一個夏天。暑假開學,學員們驚奇地發現,課桌上多了一本散發著油墨清香的《黨的創新理論專題研究》教材。

  這些年來,他每天都工作到午夜,妻子和孩子從不知道書房的燈是何時熄滅的。“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方永剛的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步。”一直關注方永剛成長的大連艦艇學院政委羅挺將軍說。而曾與方永剛長期共事的原副院長崔常發則形容:“他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學習理論,勁頭就像一團火,燃燒起來無法熄滅。”“方教授可是我們聯勤部官兵心目中的偶像級人物,是學術明星!”沈陽軍區聯勤部的孫學軍說起方永剛,滿臉崇敬之情。作為沈陽軍區聯勤部隊的客座教授,方永剛多次來部隊講課,每次都由孫學軍作為保障人員貼身陪同。在中專學歷的孫學軍眼中,“人家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教授!他周身細胞都充滿了知識,不停地流。”可是,那些天裡,這位“知識不停地流”的教授,每天晚上講完課后,泡碗方便面,繼續研究材料、准備教案,天天忙到后半夜。

  “方永剛的課還在偶然間促進了我們黨校的教學改革。”曾任本溪市委黨校副校長的顧敏說。2002年,本溪市委黨校開始醞釀一次教學革新:以前是老師講什麼,學員就得聽什麼,現在他們想反其道而行之。但到底這種課是什麼狀態,大家心裡沒譜。2003年,方永剛來黨校講課,笑聲、掌聲,氣氛熱烈活躍,最后半小時的互動提問時間根本不夠用,食堂11點半開飯,可食堂師傅一直等到12點多,菜都涼了也沒見人來,跑去打聽:出了什麼事?這一次,老師們看到了理想中的政治理論教學現場的實例,很羨慕,也很興奮:我們能否創造這樣的課堂狀態?這成為黨校教學改革的一個轉折點。“黨校學員是各崗位的領導干部,他們聽完課,可以影響到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地區,可謂意義大焉。”顧敏感嘆。

  在一次課堂上,方永剛說到一些政治理論教學的通病:不結合實際,照本宣科,不能用基層群眾官兵聽得懂的方式講,就變成了無比正確的廢話。他說:理論還原和指導生活需要一系列的環節,理論工作者要當好“政治翻譯”。

  知易行難。多年從事政治理論教學工作的老教授荊南翔,曾和方永剛一起在基層部隊講課,目睹了方永剛的激情演講與台下官兵的熱情回應,他感慨:“黨的創新理論和廣大群眾、基層黨員之間的結合點,需要我們理論工作者做大量的工作,方永剛正是把這當作了自己的事業。”

  方永剛的師兄孫德平有一個生動的比喻:“方永剛把電腦裡龐大的文件夾,變成了電腦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可方永剛自己說:“黨的創新理論有魅力,我講課才能有說服力。對黨的創新理論充滿感情,講的課才能讓人感動。”

  學員說:“他只是用他的言行向我們証明:這就是使命!”

  誰說隻有硝煙彌漫的地方才是戰場?方永剛詮釋了新時代軍人和政治理論工作者肩上的“使命”二字

  解放軍210醫院的外科醫生高建軍,第一次見到方永剛是聽他在醫院講榮辱觀:“八榮八恥共112個字,你們不要把它當成高深的理論,這八句話說白了,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一句話,把醫護人員的心拉近了。那次講完課,高建軍和大家一樣,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

  ——高建軍絲毫沒有想到:下一次再見方教授時,自己的身份是方教授的主治醫生。

  2006年10月28日,剛從北京國防大學進修回來就趕著去給學生上課的方永剛,被徐明善以命令的口吻催促著上了醫院。方永剛已經消瘦、腹痛很久了,徐明善覺得有問題。11月8日,檢查結果出來了:結腸癌晚期。

  高建軍從方永剛腹腔抽出了4000毫升積水,這相當於八斤重嬰兒的份量。高醫生震驚:這種情況,一般發病一年半,有症狀半年,他自己怎麼能毫無覺察?

  很快,高建軍就明白了。在醫院裡,不明病情的方教授纏著醫生:我可以出院了吧,學生還等著我呢。在麻醉前,他跟醫生討價還價:少用點麻醉,我是從事政治理論研究的教員,需要清醒的大腦。他叮囑醫院的張干事:“以前太忙,現在我有時間了,你們想搞什麼教育,我馬上上講台。”高醫生釋然:方永剛心裡全裝著事業吶!醫院干三科副主任吳曉華擔當了跟方教授交代病情的重任。這是醫生最為難的時刻,病人會煩躁、會吃不下飯、會哭。明白病情,方永剛很平靜:“我已猜到了,你放心。我會好好配合,我要早點好起來回去上課呢。”吳曉華后來一直注意觀察,方永剛照樣情緒飽滿,他讀書、看報、寫提綱,就連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的當口兒,他都要拿本書到外面看。從醫30多年來,吳曉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病人。

  11月24日,大連艦艇學院院長劉新華將軍來到病房,為方永剛送來了証書和獎狀:兩天前,學校舉行總政治部政治理論獎頒獎儀式,方永剛獨得一等獎、三等獎兩個獎項。劉院長請求醫護人員:“方教授是我們的好老師,拜托你們了!”醫護人員回答:“您放心,我們已經是老朋友啦!”

  豈止是朋友,方永剛簡直是把課堂搬進了醫院。他不光在病床上給自己的研究生輔導功課,還把醫生護士都“發展”成了自己的學生。醫生楊蘭埋怨方教授不注意休息,老看書:“你自己都不注意自身的科學發展啊?”方教授笑了,但也趁勢就科學發展觀在醫院的意義、和諧醫患關系和楊蘭展開了探討。楊蘭覺得,是方教授,讓她學會不僅從業務層面、更從哲學層面來思考醫患關系。

  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療的間隙,經過再一、再二、再三的請求,方永剛終於實現了自己再站在講台上的願望,為政治系學員3隊上本學期的最后一節課。為此,他特地理了並不長的頭發,因為“理個發更精神一點,不希望把病態帶到課堂上去”。上課鈴響,一個庄嚴的軍禮之后,開場白隻有一句話:“我一直惦記大家這門課,心裡總是放不下,隻要我還能站著,就要為大家講一課。這是我的使命。”學員們眼裡泛出了淚花,大家默默地望著消瘦的教授,俄頃,掌聲雷動。

  剛做完手術,每一次大聲說話都會牽扯著傷口,可方永剛仍情不自禁地恢復了他平日慷慨激昂的聲音。軍校對教姿教態有嚴格規定,一般要求教員站著上課,大家特地給他備了凳子,但他仍堅持站完了一節課。課間休息,方教授不經意間將上衣角抬起了一下,細心的學員劉正龍發現一根從體內連接出來的橡皮導管,他明白了,教授是帶著引流袋來講完這節課的!

  這一課的題目是新時期軍人的使命。聽完課的學員們,不約而同地寫下了自己對於“使命”的感悟。丁錦方寫道:“沒有哪天的課程像今天一樣,讓咱們隊裡每個同志覺得會賦予一種神聖的感覺;沒有哪天像今天一樣,一個教員早早地來到教室等著學員的到來。他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言行課。”曹宗國寫道:“他沒有提到命運對他的不公,也沒有提到他現在承受的生理上的痛!他只是用他的言行向我們証明:這就是使命!”這些年輕的學員來自海軍基層,他們將帶著方教授的殷殷托付回到四面八方,回到軍隊政治工作的崗位上。他們這一生都記得,曾經有一位教授,以這樣的方式,向他們詮釋了什麼是新時期軍人、政治工作者的使命!

  這一刻,記者仿佛又看到一幕幕情景:在大連,在沈陽,在本溪,無數雙眼睛望著你,想跟你說說方教授的事;無數個聲音在問:方教授啥時能再給我們上課?因為聽了方永剛的課,本溪市民董穎終於同意孩子報考軍校的選擇,2006年9月,她兒子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成為國防建設戰線的一名新兵。董穎說:“這是本溪人民聽完方教授講座后的教育成果,請記者同志一定替我轉達一位軍人母親的敬意。”沈陽軍區聯勤部的孫學軍在筆記本上悄悄寫下了詩一般的句子:“他是一部百科全書,當我們翻開它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扑進了我的懷裡。他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們智慧的大門,使我們從迷宮中找到了出路。他是一個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憨憨地望著記者:“怎麼說病就病了呢?我要能替他就好了!”

  那些情景重疊起來,記者的無數個問號忽然有了答案。記者分明領悟到方永剛耕耘的意義和價值,分明感受到他收獲的幸福和快樂。正如方永剛在日記中所記下的:“真理並非完全理性的,而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體現在與民生的結合上,為人民謀利益,廣大群眾就歡迎它、擁護它、接受它。”

  是的,方永剛告訴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扎根在13億人民的生活中,扎根在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扎根在2.2萬公裡陸地邊界和1.8萬公裡海洋邊界上。理論之樹根深葉茂,花繁果香。

  相關鏈接:與時代同步——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的故事(下)
【1】 【2】 

  
來源:zzzzzz (責編:趙晶)

 相關新聞
· 向著完美的人生挺進──記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剛(下) [2007-04-04 11:14:07.110302]
· 信仰讓生命激情燃燒 [2007-04-04 11:18:51.546965]
· 中國教育報:理論教育和宣傳工作者的楷模──方永剛 [2007-04-04 11:21:16.565137]
· 數字解讀方永剛 (2) [2007-04-04 11:42:47.640228]
· 鐵人錚骨──記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理論教員方永剛(下) [2007-04-04 16:29:01.203701]
· 數字解讀方永剛 [2007-04-04 11:41:05.293209]
· 源泉--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理論教授方永剛的力量之源 [2007-04-04 13:32:24.963376]
· 一名軍旅博士的堅定信仰——記方永剛(二) [2007-04-04 16:12:19.210526]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