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專題報道
>>
老紅軍劉應啟
>>
老紅軍的生活之道
老紅軍劉應啟的學習心得摘抄
2006年10月26日12:19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編者按:劉應啟在戰爭歲月學會了讀書寫字,離休后仍然把學習當作自己“第一需要”和終身任務,這些年,他先后寫下100多萬字的學習心得。在紀念黨的85周年生日的今天,我們決定發表劉應啟同志的部分學習心得摘抄。因為,從它們,我們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劉應啟的一顆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火熱的心﹔從中也可以知道,他是靠不斷的學習和思想改造,才樹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紅軍本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
把學習當作一生的自覺習慣,將對黨忠誠化作永恆的信念一個人不學習,理想信念就會淡化,大腦思維就會僵化,思想行動就會退化。鐵心跟黨是我魂、為黨分憂是我志、助民解難是我責、永葆本色是我求。打仗時不學習,就會跑錯陣地,就會打錯槍﹔工作中不學習,就會思路不清、就會出亂子﹔離休后不學習,就會犯迷糊,就會老年痴呆。在哪一個年齡段放鬆或放棄了學習,就會在哪一個年齡段掉隊落伍。
學習就是輸氧理療。現在我能跟上形勢,精神不錯,活得很健康,要給學習記一功。對共產黨來講,重視不重視學習,學得怎麼樣,不單單是個人行為,它事關職責和黨的事業。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一個共產黨員,不僅要從思想上、理論上愛黨,也要從感情上愛黨,一個對黨沒有朴素感情的人,要真正地愛黨是難以做到的。
我們共產黨人是世界上最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如果沒有理想,我們的頭腦將陷於昏沉,如果不從事勞動,我們的理想又怎能實現。
一個人有了理想,就要有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信念”是照耀人生旅程的太陽,一個人可以沒有高官顯位,可以沒有錦衣玉食,可以沒有花前月下的柔情相思,卻不能沒有屬於自己,也屬於一個民族、一個階級和一個政黨的信念。
中國共產黨締造和培育了我們這支人民軍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這支軍隊,沒有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沒有我軍的一切勝利和成就。我軍的歷史就是一部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長征,用它鐵的事實宣布:以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是不可戰勝的。它賦予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以無比頑強的生命力,賦予了革命軍隊以無堅不摧的戰斗力量。也隻有它,才能引導紅軍奇跡似地戰勝千苦萬難,完成長征,走向新的勝利。
長征時要翻雪山,群眾說那是神山,除了神仙,鳥兒也別想飛過去啊!但最終我們過了雪山。毛主席說:“沿途宣傳隊的同志們給了大家頑強的精神”。
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主張像航海的燈塔一樣,照亮了勝利前程。廣大指戰員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就產生了無窮無盡的力量,就能不避艱險,高舉紅旗勇往直前,為實現北上抗日救國的革命奮斗目標,完成長征。
外國人認為,中國在本世紀很有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照此發展下去,2020年將超過美國之外的所有西方大國。一些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尚且對中國的發展作出這樣判斷,我們應當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美好前景充滿信心。
拼盡生命播撒黨的陽光,用生命書寫共產黨人光輝形象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當好黨的宣傳員,廣泛傳播黨的光輝歷程和光榮傳統,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過去在連隊我是宣傳員,退休后就當個義務宣傳員吧,讓更多人民群眾了解黨和軍隊的奮斗史、創業史和光榮史,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愛軍的滿腔熱情。
我們不能喝著甘泉水,忘了掘井人。作為從長征路上走來的紅軍戰士,有責任、有義務向社會特別是年輕人講講為什麼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要有共產黨,為什麼要有社會主義,我們的接班人不能是黨史盲、軍史盲。
共產黨員的職業行為並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一個集體。在老百姓眼裡,共產黨員的“員”字常常是被省略的,黨員就是黨的代表。
要為祖國的前途著想,服從祖國的需要,在對待人生幸福的問題上,要把為多數人謀幸福作為最大幸福﹔在對待個人生死問題上,要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虧了我一個,為了十億人﹔在對待苦樂問題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對待戀愛婚姻家庭問題上,要把革命事業放在高於愛情之上,把實現家庭和睦不單看作是個人的私事,還要看作是促進社會安定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銅牆鐵壁,共產黨員隻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才能戰勝困難,要完成各項任務,必須植根於群眾的“肥田沃土”中。
養老觀是晚年階段人生的表現,它建立在世界觀的基礎上。共產黨人的入黨誓言,應該支配自己的一生,不僅支配自己青年、中年時代,還應支配和貫徹到老。不正確的養老觀,往往使人思想空虛,心理老化乃至蹉跎歲月,無所事事地打發日子,失落感、寂寞感、孤獨感和自卑感,會像影子一樣跟著你,纏著你。這樣的晚年生活不僅對黨、對國家和社會沒有好處,對個人也是一種苦惱。
人的一生的發展也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離退休標志著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要樹立終身奮發向上的觀念,樹立積極進取的養老觀,珍惜晚年生活。 黨員的先進性就表現在與群眾永遠心連心、同甘苦、共命運
作為一名老黨員,要自覺為黨分憂,積極為民解難,盡心竭力地把黨的溫暖傳遞給貧困群體。
過雪山草地是群眾一程一程送過去的,淮海戰役勝利是群眾用小車一車一車推出來的。人民是父母,群眾是爹娘,我們一時一刻也不能忘了群眾,忘記革命勝利的根本。
我當初干革命就是為了人民能脫離苦海,現在國家給了我這麼高的離休工資,日常費用以外的錢都用於了幫助貧困群眾和特困學生,至今手上沒有一分錢存款,這是盡一個老黨員、老紅軍的義務。
想到為革命而犧牲的戰友,就有使不完用不盡的力量,有的戰友說:不吃苦,還能算革命嗎?那麼有不吃苦,不流血的革命嗎?干革命,就要吃苦耐勞。我們吃草根,是為了廣大勞動人民將來不吃草根。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証明: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如果哪個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
困難群眾衣食有憂,我這個老革命穿得再暖和、再漂亮,也是丑的,也穿不出去。
共產黨人除了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外,更重要的要報黨和人民的哺育之恩。我們今天的好日子裡,浸潤著無數英烈的鮮血,我們不能喝著甘泉水,忘了掘井人。
我的錢都是黨和人民給的,都是納稅人的,應當返還給人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不能窮得隻剩下錢了。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為人民奉獻,充實、快樂、光榮、高尚。共產黨人的真我風採就是要始
終保持浩然正氣,經受住考驗
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始終嚴於律已,自覺維護黨的形象,時時處處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黨是神聖偉大的,是純潔純粹的,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但不能享受特殊的權利,一言一行都要維護黨員形象,一舉一動都要為黨旗爭輝。
離開組織,我就活不了,活不長。一個黨員假如在組織門外轉,遲早要走錯路,甚至會跌大跟頭。
自覺接受監督,通過外在的提醒督促,促使自己認清對不該為的事情“不能為”、“不想為”,對應當遵守的規矩“必須為”、“主動為”。
監督是黨組織政治上關心愛護黨員的一項責任、一個黨的規矩﹔接受監督是黨員的一種修養、一種氣度、一種胸襟。
自覺接受組織監督,積極參與黨內監督,是黨員愛護自己生命一樣維護黨的“肌體”的健康,是為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盡責。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目中,老同志、老革命形象是很受敬仰的,人民群眾往往把老同志的形象同我們黨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人民群眾是敬重老同志的,我們老同志更要自愛自重。一切為群眾謀福利的實事,應該多做﹔脫離群眾,有損老同志形象的事,堅決不做。
身體健康就能有效地抵制各種疾病的侵襲,能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就要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有高度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較大的容量,經得住各種困難、挫折、打擊、逆境和不幸,能自我控制自己調節,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的變化。
草地,殘酷無情的草地,奪去了我們多少戰友的寶貴生命啊,有的同志長期經受飢寒交迫的折磨,把全身的每一分熱,每一分力氣都消耗盡了。他們在犧牲前的瞬間還非常清醒,還念念不忘革命,還希望在北上抗日的征途中多跨一步。他們的生命雖然結束了,但他們的英勇事跡卻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的。“革命烤火一面熱,前面冒暖氣,后面冒冷氣,暖氣加冷氣,干革命有志氣”。
敢於面對困難和挑戰,勇往直前,顯現革命本色和膽識
總結我的革命生涯,總的來說就是有“四個心”:東方紅太陽照亮了我的心﹔革命槍聲震動了我的心﹔黨的革命道理給我換了一顆心﹔在革命大家庭裡成長進一步使我跟黨一條心。我想隻有這樣,才能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
“睡的是地,蓋的是天,頭枕的是山,星星月亮來陪伴,紅軍個個都是活神仙”。長征時,大家聽著它,士氣格外高漲,高舉紅旗,勇往直前。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理想和信念。
沒有信念的人生,會像一隻沒有帆的小船,或是被狂風巨浪吞噬,或是被險石暗礁撞翻。沒有信念的生活,會像一杯白開水,沒有滋味,沒有色彩,沒有波瀾,沒有活力。
過去我們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真正的優勢。
如果一個共產黨員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而且要把這些精神推廣到全體人民,全體青年中間去,使之成為國家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世界上許多精神空虛、思想苦悶的人們所羨慕。
沒有過去的艱苦奮斗、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和作風,就不會有今天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就不會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勝利與幸福,這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我們所進行的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充滿希望同時又是非常艱難的事業,要實現這一宏偉理想,我們就要有像紅軍長征那樣的拼搏精神。不經過一番努力奮斗,我們的窮帽子是摘不掉的,窮日子是改變不了的。
來源:
中國軍網
(責編:蘇俊霞)
相關專題
·
老紅軍劉應啟
相關新聞
·
江蘇省軍區黨委關於開展向劉應啟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2006-10-26 11:16:10.754224]
·
“百歲老紅軍”劉應啟感人事跡激起強烈反響
[2006-10-26 11:31:05.169857]
·
弘揚長征精神把揚州建設得更美好
[2006-10-26 11:22:19.183403]
·
記者眼中的劉應啟
[2006-10-26 11:19:48.606831]
·
終身踐行長征精神的典范
[2006-10-26 12:17:22.091276]
·
學習老紅軍本色 永葆黨員先進性
[2006-10-26 11:35:16.592543]
·
在學習劉應啟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上的講話
[2006-10-26 11:32:15.472311]
·
“百歲老紅軍”劉應啟感人事跡激起強烈反響
[2006-10-26 11:25:53.420254]
·
劉應啟“一生的長征”感動網友
[2006-10-26 11:24:29.3044]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