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老紅軍劉應啟>>新聞報道
弘揚長征精神把揚州建設得更美好
劉應啟
2006年10月26日11:22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揚州市第五次黨代會圓滿結束了,作為一名老紅軍、老黨員和黨代會代表,首先,我向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新一屆揚州市委組成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1911年9月出生在河南省商城縣,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鄂豫皖根據地戰斗了三年,先后三次過雪山草地。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經歷大小戰斗150多次,先后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榮譽勛章。

  紅軍長征途中的戰爭是頻繁的。長征途中,國民黨蔣介石集中了百萬余人的大軍,對紅軍前堵后追,左右夾擊,空中200多架飛機輪番轟炸,企圖置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於死地。但是我們對敵斗爭是堅決的,有敵無我,有我無敵。敵人從后面追上來,就殺他個回馬槍,敵人從前面來,就平推過去,敵人從左右來夾擊我們,就給他來一個左右開弓,用繳獲敵人的武器打擊敵人。這樣,既殲滅了敵人,又擺脫了敵人,我軍又前進了。必要時給敵人來個聲東擊西,打得敵人暈頭轉向。英勇善戰的紅軍在毛澤東等同志的領導指揮下,拖著敵人走,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住的,打起仗來非常勇敢,個個爭先恐后。赤著腳穿著草鞋空著肚子,看到敵人,大家的眼都紅了,雙手拿著槍向敵人沖去,把敵人刺倒在地,我們勝利了。紅軍長征途中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過草地前部隊准備了不少干糧,過草地的時候一個星期就吃光了,吃完了干糧就吃野草,還有少數人吃牦牛糞便,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大家都有一顆革命的紅心,都有一個堅定的意志,走出草地就是勝利。

  紅軍長征途中是團結的,廣大指戰員互相支援、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像親兄弟一樣。“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紅軍長征的精神和勝利意義是偉大的。毛澤東指出“長征是歷史上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紅軍所播下的種子,結出了豐碩成果”。紅軍長征震動了世界,鼓舞了中國人民。是什麼讓紅軍將士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呢?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我們的指戰員英勇善戰,為了保衛黨中央敢於犧牲一切。許多紅軍戰士為了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前途英勇無畏地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業。紅軍將士用理想信念譜寫了英雄史詩。長征的勝利証明,理想和信念出凝聚力、出戰斗力。有了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

  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型國家,是黨領導我們進行的新的長征。新長征面臨的情況更復雜,路程更長遠,工作更偉大。在這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進一步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我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光榮革命傳統,始終保持和發揚革命戰爭年代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揚州。

  我1965年離休后,始終牢記黨員身份﹔履行黨員義務,踐行黨的宗旨,樹立黨員形象,自覺做到職位退了紅軍本色不褪,工作崗位休息了黨員義務不休息﹔四十年如一日講傳統、作報告,幫扶貧困群眾、資助特困學生,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較好地保持了先進性和純潔性。

  我的第一點體會是: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當好黨的宣傳員,廣泛傳播黨的光輝歷程和光榮傳統,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我離休時隻有55歲,便想:自己受黨教育幾十年,當年入黨舉起拳頭宣誓時,就說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而現在就這樣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求享受,哪行啊?作為一名老紅軍、老黨員,應該繼續為黨、為人民、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過去在連隊我是宣傳員,現在就當個義務宣傳員吧,讓更多人民群眾了解黨和軍隊的奮斗史、創業史和光榮史,進一步激發愛黨、愛國、愛軍的滿腔熱情。從此,我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宣傳我黨我軍的光輝歷程和光榮傳統,宣講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而為社會各界宣講紅色經典、傳播光榮傳統也成了我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我先后被30多個機關、院校、企業、部隊聘為常年輔導員,曾到800多個單位講傳統、作報告1000余場,聽眾達100多萬人次。

  我在外出作報告中還給自己約法四章:一是邀請單位兩公裡內一律步行﹔二是不收任何勞務費﹔三是不收邀請單位的禮品﹔四是不參加宴請。每次報告結束上車時,我都要司機打開車后備箱看看,如有贈送的禮品,堅決退還。

  我的第二點體會是: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當好人民的服務員,自覺為黨分憂,積極為民解難,盡心竭力地把黨的溫暖傳遞給貧困群眾和特困學生。

  過雪山草地是群眾一程一程送過去的,淮海戰役勝利是群眾用小車一車一車推出來的。我深切地感到,群眾是我們爹娘,一時一刻也不能忘了群眾。哪裡群眾有難處,我就上前幫助﹔哪裡群眾遭受災害,我就捐款捐物﹔哪裡有貧困群眾,我就去獻愛心。干休所附近有不少群眾一到冬天就生凍瘡,有的手紅腫得像饅頭,有的潰爛得化膿流血。我記起在戰爭年代從老鄉那兒學到的用芝麻稈、辣椒稈、茄子稈熬水治療的偏方,隻要看到誰生了凍瘡,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把偏方告訴他們,並記下家庭住址。這“三稈”原料城裡沒有,我就到郊區農村田頭挖,一擔一擔地挑回來,洗淨切好,一家家送去,並教他們怎樣熬、怎樣浸泡治療的方法,使群眾的凍瘡得到了有效根治。

  我的老家河南省商城縣劉家窪村比較貧困。2003年秋天,我自費購買了600多棵瓊花、大櫻花、芙蓉花等名貴花木,雇車顛簸了10多個小時,親自將花木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帶去四五斤瓊花種子,手把手教他們栽種,還為10個貧困戶送去了毛毯和慰問金。蘇北裡下河地區遭受洪澇災害,我自發為群眾捐款2000元﹔泰興、邗江地區受龍卷風侵襲,我主動捐款2000元﹔河南商城老家遭受干旱,我又向當地政府捐款4000元。

  我還把捐資助學、關心下一代作為離休后的一項事業來干,熱心為學校辦實事、做好事,為貧困學生送溫暖、解憂愁,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前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天空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第二天雪停后,天氣異常寒冷。我想到幫扶的小學生是否穿得暖、吃得飽時,就吃不香、睡不安,等天晴雪一化,立即買上棉衣、帶上食品動身前往儀征山區看望。車子開到學校附近,還有一段泥巴路要步行,陪同的公勤人員下車察看后,對我說:“劉老,地上的泥水太滑,你就不要去了,我們代表你送過去。”我一口回絕道:“不行,這跟爬雪山、過草地比算得了什麼?我一定要去見孩子們。”公勤人員沒辦法,隻好扶著我踏上泥巴路,泥漿濺滿了褲管,我親手將棉衣給這些孩子穿上,心裡才感到踏實。

  我是一位享受正軍職待遇的離休老紅軍,每月有好幾千元的工資,日常費用以外的錢都用於了幫助貧困群眾和特困學生,至今手上沒有一分存款。我先后幫助困難群眾100多人,幫扶特困學生120名,共捐款15萬多元。

  我的第三點體會是:作為一名老黨員,就要當好廉政的領航員﹔始終嚴於律己,自覺維護黨的形象,時時處處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我的心目中,黨是神聖偉大的,是純潔純粹的,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一言一行都要維護黨員形象,一舉一動都要為黨旗爭輝,而沒有任何特殊的權利,我不管是在領導崗位上,還是退下來以后,始終嚴於律己,保持艱苦朴素作風,不以權謀私,不向組織伸手。我常穿的衣服是綠軍裝,家裡一張飯桌用了30多年﹔一台14英寸彩電是地方政府慰問的,已用了14年﹔幾張沙發還是為接待客人才買的﹔作報告的稿紙從來都是正面寫完了反面寫。我在醫療上享受大區副職待遇,醫療費實報實銷,但我生病用的一般是普通藥品,難得報銷的藥費也都是一二十塊錢。

  女兒劉蘭新,1975年知青下放到金湖縣塘港鄉農村,后來和農民的兒子結了婚。改革開放后,女兒請我出面,把一家子的戶口遷回揚州城。我對女兒講:“農民的孩子可以種田,紅軍的后代也能種田,你要為父輩爭光,不能搞特殊。”女兒身體不好,生活上有困難,鄉裡讓她在燒餅店烤燒餅。一次,我和老伴去看她,隻見她雙手被爐火烤出了一個個水泡,難過地流下了眼淚。回來后,老伴懇切地對我說:“老頭子,看在夫妻情分上,這輩子就求你一件事,把女兒調回來吧。”我開導老伴說:“沒有烤餅的,哪有餅吃,我的女兒不烤餅,別人的女兒就得烤餅。”老伴聽了沒話說。以后,有關部門又把我的女兒安排在鄉糧站當晒糧工,一年四季,頂烈日冒風寒,又苦又累,女兒也很爭氣,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還當上了縣鄉黨代表、人大代表。

  如今,我的大兒子下崗每月隻拿基本生活補貼,二兒子下崗后在一個小區裡擺攤修摩托車,女兒下崗后為別人看魚塘。他們日子雖不算富裕,但是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過日子,生活得很和睦,我心裡也很坦然。盡管一開始子女認為我這個老頭子太嚴厲﹔但現在都能理解我、支持我、孝敬我。

  這麼多年來,我只是做了一個黨員應該做的事,可組織上給了我很多榮譽。今后,我一定繼續忠誠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黨員先進性要求,更加努力地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永葆老紅軍本色,樹好老黨員形象。


來源:中國軍網
(責編:蘇俊霞)

 相關專題
· 老紅軍劉應啟
 相關新聞
· 揚州百歲老紅軍還在“播種” [2006-10-26 10:40:49.937482]
· 李源潮: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永不丟 [2006-08-09 08:23:29.755324]
· 南京軍區舉行劉應啟先進事跡報告會 [2006-10-26 11:11:50.357302]
· 新華日報聘老紅軍劉應啟為政治輔導員 [2006-10-26 10:43:00.63657]
· 記者眼中的劉應啟 [2006-08-11 09:13:37.185333]
· 時代需要這種精神 [2006-10-26 11:09:16.327592]
· 記者眼中的劉應啟 [2006-10-26 11:19:48.606831]
· 江蘇省軍區黨委關於開展向劉應啟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2006-10-26 11:16:10.754224]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