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老紅軍劉應啟>>新聞報道
揚州百歲老紅軍還在“播種”
記者 張宏兵
2006年10月26日10:40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揚州城裡有一條路叫長征路,這條路上住著一位七十年前萬裡長征的親歷者──今年96歲高齡的老紅軍劉應啟,這位健在的老紅軍還在長征、還在播種……

  放牛娃出身的劉應啟從19歲參加工農紅軍到光榮離休,幾十年槍林彈雨,曾榮獲“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紅星榮譽勛章﹔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36年時間參加的戰斗有150多場,三過雪山草地。然而他沒有以此為資本,更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把無私的愛拋洒在需要他的這片熱土上。

  富有的“窮光蛋”主義者

  1965年,年近花甲的劉應啟離休后住進了揚州軍分區干休所,作為一名正軍級離休干部,有足夠多的理由享受舒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劉應啟卻沒有閑著。從大別山到太行山,從南京到北京,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部隊、地方黨政機關、工廠、學校,隨處可見他的身影。他是一粒火星,仍在到處點燃長征精神之火。劉老離休后,應邀到800多個單位作革命傳統報告1000余場,聽眾達100多萬人次。

  為他人講傳統、談體會,劉應啟樂此不疲﹔資助社會弱勢群體,他更是義無返顧。為了資助他人,有著豐厚收入的他沒有一分錢存款,被老伴稱為“窮光蛋主義”。

  劉應啟離休后的工資每月5000元左右,而他卻堅持粗茶淡飯,早飯常是一塊燒餅加根油條,晚飯常是2碗稀飯就一碟咸菜,最奢侈的飯菜就是豬肉水餃。他住在2間帶院子的平房裡,一張飯桌已經用了30多年,一台14寸彩電是10多年前地方政府慰問時送的。廚房裡的那台老冰箱,油漆早已經剝落,把手上纏著厚厚的一層膠布。特別是那窄小客廳裡的2張沙發,一次,南京軍區領導來到他的家中,坐上那“老爺”沙發竟被卡得起不了身,他們笑道,這下領略了劉應啟的“窮光蛋主義”了。

  對自己“吝嗇”,對他人卻“大手大腳”。1995年是“希望工程”在揚州實施的第一年,得知這個消息后,劉應啟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計劃”,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200元匯到希望工程賬戶,現在他的“希望工程五年計劃”已經結束了,在那五年裡,他的愛心匯款一次沒落過。他常常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要幫助那些貧困學生,讓他們成為有文化的人,不但不能做睜眼瞎子,還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1993年,劉應啟通過共青團揚州市委與革命老區儀征月塘的特困學生包金華結成“1+1”對子,當時就捐出500元,成為儀征希望工程第一顆火種。目睹儀征后山區有不少特困學生,他一下子又捐助5個孩子,承包了他們的學雜費。

  40年來,劉應啟先后資助過困難群眾110多人、特困學生120多名,累計捐款15萬元。

  “紅軍的后代也能種田”

  劉應啟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對社會有著無私的愛。但對自己的親人,從不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為親屬子女謀私利。在一次給大學生作報告時,一位女大學生當場問道:劉老紅軍,您報告說的好,請問,您的兒女們都干什麼?他們像您要求的那樣嗎?劉老說:“我的子女日子過得還可以。”

  1975年,劉應啟帶頭響應黨的號召,把女兒劉蘭新下放到江蘇省金湖縣糖港鄉。國家落實知青回城政策時,女兒請他出面,把一家人的戶口遷回揚州城。他對女兒講:“農民的孩子可以種田,紅軍的后代也能種田,你要為父輩爭光”。老紅軍的大兒子劉東星當兵要提干時,爸爸說兒子學習不如城市兵,干活不如農村兵,不能當部隊指揮員。於是大兒子復員回了家,在揚州機械廠當了一名普通工人,現下崗在家。二兒子劉中冬報考公安干警筆試面試都合格,可老爺子偏說綜合素質不夠,當警察不合格。劉老紅軍嚴格要求家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他舉報過女婿“違紀”,“害”的女婿被停職檢查。他向女兒的單位反映女兒的“問題”,“整”得女兒寫了幾份檢查才過關。孫子中考差三分就可上重點中學,兒子說:老爺子,你不幫我們總該幫幫孫子吧?劉老紅軍搖搖頭,讓孫子上了一所職業中學,還花了6000元錢。

  劉應啟心裡明白,對自己的親人,他過於苛刻,有些事情似乎不近人情。在生活上,他努力去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看著子女們日子過的緊巴巴的,他心裡也不是滋味。和老伴一商量,將共同財產7萬多元分給了子女,要他們改善改善生活條件。以后的每年春節,他都要給子女每家一兩千元過節費。

  義務“站”馬路

  不說是長征的幸存者,世紀的老黨員,150多次出生入死的老英雄,就說這年逾古稀的高齡,他也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然而這位高齡老人的胸腔裡跳動的是一顆百年不變的心。

  一年,干休所附近史可法路與鹽阜路交叉口改造,車來人往雜亂無章,尤其上下班高峰期更是一片混亂,由於警力不足,經常出現堵塞、車輛碰撞現象。交通不暢,市民怨聲載道。

  劉應啟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主動跑到居委會要了一個紅袖章戴上,在馬路邊當起了義務“交警”,維持起了交通秩序。這一舉動,遭到所裡和家人的反對:“您這麼大年紀了,耳朵不好,行動不方便,萬一被車子刮一下怎麼辦啊。”可是,劉應啟認定的事就要干。不論刮風下雨,還是霜雪滿地,他每天都早早起床,天黑才回家,膀戴紅袖章,手拿小紅旗,時而舉旗制止行人違章行路,時而教育市民遵章守紀。看著老紅軍站在馬路上辛辛苦苦地執勤,原本不守交通規則的人們也不好意思犯規闖紅燈了。行人滿意地說:“老紅軍來了,路就暢通了。”劉老在馬路邊這一站就是10多年,直到路口增設協警,他才從崗位上“退休”。

  1996年5月,揚州市響水河清淤隊伍一字排開。聞訊趕來的劉應啟擠到了隊伍最前頭。放眼望去,響水河裡污水退去,垃圾裸露,翻著氣泡的淤泥上散發出的臭氣扑鼻而來。

  “干!”就在指揮員准備發出清淤號令的同時,誰也沒想到,劉應啟早卷起褲管,手操鐵鍬,一聲吆喝,順著岸坡下到了河底。

  2003年夏天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高郵湖水暴漲,形勢十分危急。在家的劉應啟不時地打聽抗洪救災消息,得知軍分區組建的抗洪搶險突擊大隊即將開赴前線抗洪,當即找到所領導請戰。“哪能讓您老紅軍上呢!”“別瞧我八九十歲了,骨子裡有股子勁呢!”劉老把胸口拍的咚咚響。

  就這樣,洪水肆虐的大堤上,一顆紅星在閃耀,他就是劉應啟。劉應啟拄著拐杖,指揮保障分隊送茶送水,面對抗洪官兵,大聲鼓勁:“同志們,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沒困難。人定勝天。”劉應啟閑不住,關乎群眾利益的大事要管,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管。打掃衛生、糾正浪費、節電節水。他以他黨員的眼光,以為人民服務的標准,與之不符的,他准要管一管他認為需要的,他定要幫一幫。
來源:人民網-江南時報 (責編:蘇俊霞)

 相關專題
· 老紅軍劉應啟
 相關新聞
· 李源潮: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永不丟 [2006-08-09 08:23:29.755324]
· 記者眼中的劉應啟 [2006-08-11 09:13:37.185333]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