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
彭德懷大事年表(1950年──1959年)
2006年09月21日16:21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50年  52歲 
  1月19日—27日 西北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在第一次會議上作關於西北地區今后工作的報告。 
  4月—5月 到青海、寧夏、新疆等地視察。 
  6月6日—9日 出席中共七屆三中全會。隨后,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第二次會議。 
  10月4日—5日 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出兵援朝問題。在會上支持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策。 
  10月8日 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16日 在安東(丹東)志願軍師以上干部大會上,宣布中央政治局關於出兵援朝的最后決議並作《抗美援朝動員報告》。 
  10月21日 在朝鮮北部大洞與金日成首相會面,商談作戰方案。 
  10月25日—11月7日 指揮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殲敵1.5萬余人,將北犯之敵從鴨綠江附近打退到清川江以南。 
  11月13日 在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主持第一次黨委擴大會,作《人朝作戰第一次戰役總結及第二次戰役方針》報告。 
  11月25日—12月24日 指揮第二次戰役,殲敵3.6萬余人,收復平壤,把敵人打退到“三八線”。 
  12月7日 任中朝聯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 指揮第三次戰役,越過“三八”’線,攻佔漢城。殲敵1.9萬余人。 

1951年 53歲 
  1月25日 在君子裡主持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高級干部聯席會議,作《三個戰役總結和今后任務》的報告。 
  1月27日—4月21日 指揮第四次戰役,殲敵7.8萬人。 
  2月21日—28日 回國向毛澤東匯報朝鮮前線敵我情況和志願軍面臨的嚴重困難,聽取毛澤東的指示。 
  4月22日—6月10日 指揮第五次戰役,殲敵8.2萬余人。 
  7月1日 和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聯名復函“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同意舉行朝鮮停戰談判。 
  8月18日—9月18日 指揮中朝聯軍粉碎敵人的“夏季攻勢”,全線共殲敵軍7.8萬余人。 
  9月29日—10月22日 指揮中朝聯軍粉碎敵人的“秋季攻勢”,全線共殲敵軍7.9萬余人。 

1952年 54歲 
  1月l日 在志願軍直屬隊干部會上作《關於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斗爭的講話》。 
  4月12日 從朝鮮前線回到北京治病。 
  7月19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留北京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8月31日—9月16日 應邀赴蘇與金日成、斯大林商談關於朝鮮停戰談判問題。 
  10月15日 在中南海永福堂召開第一次中央軍委例會。 
  10月29日—11月3日 在安東(丹東)主持空軍聯席會議,勘察遼東半島沿海地形,研究防備美軍在志願軍側后登陸方案。 
  12月24日 在北京召開的各大區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聯席會議上講話,提出學習蘇聯先進軍事經驗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等建軍意見。 

1953年 55歲 
  1月27日—2月17日 視察上海、定海、寧波、杭州、南京等地海邊防地形和部署防敵在沿海登陸。 
  6月19日 離北京赴朝鮮,准備參加朝鮮的停戰簽字工作。 
  7月13日—27日 指揮金城戰役,志願軍共殲敵7.8萬余人,收復土地178平方公裡,促進停戰協定簽字。 
  7月28日 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官的身份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7月31日 在平壤市舉行的授勛大會上,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的稱號。 
  8月2日 從朝鮮回到東北地區參觀軍事工業和重工業工廠。 
  8月11日 回到北京。 
  9月8日 向毛澤東報告軍隊整編和召開軍事會議的建議,得到批准。 
  9月12日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上,作《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 
  12月7日 在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作《四年來的軍事工作總結和今后軍事建設上的幾個基本問題》的報告。明確軍隊的建軍總方針和總任務。 

1954年 56歲 
  1月26日 作《在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的總結》。提出我軍“正規化”和“如何學習蘇軍先進經驗”的意見。 
  2月4日—10日 參加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就高崗問題發言。 
  5月—7月上旬 勘察南起連雲港,北至長山列島的海岸、島嶼、港口地形和國防工事。 
  7月30日—31日 主持軍事會議,部署關於解放台灣的實施步驟。 
  9月10日—26日 率中國軍事參觀團赴蘇參觀原子彈爆炸演習。 
  9月21日 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委員。 
  9月28日 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並指定負責軍事委員會日常工作。 
  9月29日 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0月28日 在第一次國防委員會上作工作報告。 
  12月29日 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總結報告:一、實行三大制度問題(即義務兵役制,軍官服役條例和軍官薪金制)﹔二、全國軍區劃分問題﹔三、公安部隊整編問題﹔四、部隊軍事訓練與干部軍事學習問題。 

1955年 57歲 
  1月17日 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建議,批准華東軍區部隊攻打一江山島作戰方案。 
  3月21日—31日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發言,談高(崗)、饒(漱石)問題。 
  5月3日—6月3日 率政府代表團訪問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蘇聯,並以觀察員身份列席華沙條約會議。 
  9月1日—9月25日 到福建、廣東、海南島檢查備戰工作和研究解放沿海敵佔島嶼作戰問題。 
  9月27日 被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956年 58歲 
  3月6日 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關於保衛祖國的戰備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報告,全面闡述了“我國的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問題。 
  9月18日 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就黨的軍事工作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而斗爭》報告。 
  9月26日 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28日,中共八屆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1月上旬 到徐州、連雲港地區視察國防工程構筑情況,檢察戰備工作。 

1957歲 59歲 
  1月7日—27日 主持軍委擴大會議。26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總結發言,闡述裁減軍隊數量和提高軍隊質量的問題,提出軍委領導工作中的一些問題。 
  2月27日一4月12日 赴南京、上海、舟山、杭州等地檢查南京軍區戰備工作和學校工作,並了解軍工廠的軍代表制度。 
  7月16日 向第三次國防委員會全體會議作《軍事建設概況》報告。 
  8月12日—27日 到張家口、大同、太原、石家庄視察軍隊和院校工作。 
  9月20日—10月9日 參加黨的八屆三中全會,匯報軍隊在整風反右派斗爭中暴露的問題及處理情況。 
  10月24日 在全國兵役工作會議上講話,著重闡述:(一)關於“和”與“戰”相結合的問題,即國民經濟建設與軍隊建設、民用生產與軍用生產相結合的問題﹔(二)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的問題等。 
  11月2日—12月3日 隨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訪蘇,參加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 

1958年 60歲 
  1月22日 在全軍后勤工作會議上,作《把我軍建設成為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講話。 
  3月18日 在成都中央工作會議上報告國防建設工作中幾個問題。 
  5月7日—8日 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5月27日—7月22日 主持軍委擴大會議,討論解決整風和整編問題。 
  7月19日 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總結發言。 
  8月17日—30日 參加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照毛澤東指示,部署炮擊金門。 
  8月31日—9月21日 到東北地區視察。調查解決軍事工業生產、改進駐廠軍代表工作、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和軍事技術學校辦學方針等問題。 
  10月15日—11月8日 視察西北地區軍隊和地方大躍進運動情況。 
  11月28日 赴武昌參加中共中央八屆六中全會。 
  12月15日—29日 到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了解農村大躍進情況。 

1959年 61歲 
  3月3日—5日 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鄭州召開的擴大會議。 
  4月2日—5日 在上海參加中共八屆七中全會。 
  4月18日—23日 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再次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4月24日—6月11日率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波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蒙古人民共和國。 
  7月1日 上廬山參加中共中央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 
  7月14日 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寫信,在肯定大躍進成績前提下,提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浮夸風”和“小資產階級狂熱性”問題。 
  8月2日 參加中共第八屆八中全會,在會上受到錯誤的批判。 
  8月16日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八中全會作出《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決議》。 
  8月18日—9月12日 參加軍委擴大會議,被揭發批判“反黨罪行”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等問題。 
  9月17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兔除國防部長職務。 
  9月26日 中央軍委發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的《關於軍委組成人員的通知》,被免除軍委委員。 
  9月30日 從中南海移居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吳家花園。 
  10月中旬 作為中央黨校的特別學員,參加政治學習。 
  10月—1960年2月 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哲學著作,作6萬字哲學記要。


彭德懷大事年表
(1989年——1919年) (1920年——1929年) (1930年——1939年) 
(1940年——1949年)(1950年——1959年)(1960年——1974年) 
   
 
來源:zzzzzz (責編:武立偉)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