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黨員閨女”林秀貞>>事跡報道
京華時報:平凡世界他們與愛同行
本報記者 宋喜燕
2006年08月29日09:49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林秀貞(左二)和她的丈夫、兒女在一起。


  “如果沒有俺娘,俺也不可能做到那些事。”林秀貞說,是母親教她要做個好人。

  一個支持她的家庭,顯然也是她能遂心的基礎。她的丈夫、她的子女都是她的“幫手”,而被她贍養的老人們、接受過她幫助的人們也在精神上給了她動力。

  就這樣,林秀貞堅持做著她認為“普通”的事情。

  母親影響她的一生

  8月20日,坐在記者面前的林秀貞,頭發短而倔強,襯托著堅毅的面孔,目光裡透著樂觀堅定。60歲的她坐姿挺拔。

  而提到她過世的母親,她眼裡流露出哀婉。林秀貞說,母親是影響了她一生的人。

  林秀貞的母親出生於1922年,上過識字班,年輕時是抗戰的積極分子,是村裡的婦救會成員,幫助游擊隊員做衣服,救助傷員。

  林秀貞說,母親不僅送她去讀書(秀貞讀完高小后,未能再讀書),給她講做人的道理,並常用現實的例子教育她。林秀貞記得自己小時候,有一天村西大窪槍斃犯人,母親帶她去看。在人堆裡,秀貞被母親抱了起來。她看見一個人脖子上插著亡命牌,背對著人群,被打死了。母親說,妮兒啊,人要是走上歪道,就走到死胡同裡去了。

  在秀貞兒時的記憶裡,母親很孝敬姥姥姥爺而且還常幫助別人。秀貞記得,她6歲那年的春天,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母親鋤草歸來,領著個小孩。原來,這個孩子迷了路,在村邊的麥秸垛邊睡著了。母親把他帶回家,給他洗了澡,換了干淨衣服,做了飯給他吃。第二天,母親放下農活,串了好幾個村才找到孩子的家長。秀貞還記得,自己7歲那年的冬天,一個趕路的人把車壞在了村邊路上,天黑了,下著大雪,母親請了幾個鄉親幫那人修好了車,還給那人送去熱的稀飯和干糧……秀貞說,從小她就看見了母親是怎樣做事做人的。

  林秀貞30歲那年決定贍養朱書常等兩位老人,這事告訴母親,母親非常贊成,並表示以后家裡的活她來干。母親說,朱書常在抗戰時對全村人有恩,他冒著生命危險挨家挨戶報告敵情,組織疏散。“現在人老了,咱不能看著人家受罪啊”。

  林秀貞的母親跟她同村住,一直身體硬朗,林秀貞的兩個孩子一直跟著自己的母親,這也使得她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孤寡老人。

  對於母親,林秀貞心裡是留了遺憾的。

  1999年的冬天,母親病重,林秀貞和兄弟姐妹都守在老人身邊。而也就是那個時候,她贍養的朱淑芬老人也病重,林秀貞就兩頭跑。那年臘月初六,眼看時間到中午了,林秀貞看看病情危重的母親,很是猶豫。母親當時神志尚清醒,明白秀貞在想什麼就說,你去吧。林秀貞就跑去朱淑芬老人那裡,用最短的時間做好了飯,然后趕快往娘家跑。

  “還沒到家門,我就聽見了哭聲。我知道晚了……”林秀貞說她當時大腦一片空白。沒能在母親臨終時守候身邊,成為她的終身遺憾。

  全家人在幫助贍養老人

  除了自己的母親,林秀貞的家人也給了她理解和支持。

  “跟他商量事,我們總是一拍即合。”林秀貞說,丈夫朱金英不僅支持她做的事,而且總是與她共同去做。

  他們的兒子朱新宇記得,父親常常給老人剪指甲,因為人老了指甲太厚,一般的剪刀剪不動,父親還自己做了一個特定的工具。朱新宇記得父親還教自己和妹妹給老人洗腳。

  1974年出生的朱新宇,對於母親最早贍養的朱書貴和劉秀煥還有一些記憶,見到過母親給老人擦身體,還記得老人癱瘓后屋裡有味道。他說,那時候很小,並不理解為什麼要照顧他們,就問母親:人家不是都由兒子女兒管嗎,他們怎麼要咱們管?

  朱新宇說,那時母親可能怕他不能理解什麼是“孤寡”,就給他講六爺爺(朱書貴)的抗日故事。他聽得津津有味,覺得六爺爺好偉大,也就不再想其他的問題。由於父母有段時間都住在朱書貴老人那裡,小新宇放了學有時會到老人家裡去,在八仙桌上寫作業,或者聽老人講故事。

  朱新宇說,他和妹妹從小跟著姥姥生活,姥姥家教很嚴,常常罰他們跪。他有時很想跑回去跟母親在一起,但母親太忙了,總是顧不上。有一次,他幾天沒見母親了,早晨吃飯聽說母親要出門辦事,他就跑到村外路口去等,果然等到了母親。母親就帶他一起辦事去了,“我心裡美滋滋的”。

  “哪有孩子不想跟媽待在一起的。不過,我和妹妹從小就比較聽話,知道我媽忙,也就不鬧。”朱新宇還記得,小時候家庭條件在村裡算好的,但他和妹妹總是穿表兄表姐的舊衣服。因為母親太忙了,顧不上給他們做。他對母親抱怨,母親就說,你們有吃有喝有姥姥照顧著,不是很好嗎,還要什麼?

  因為從小的環境,朱新宇說他和妹妹很自然地接受了母親贍養的老人們。給老人送飯,幫老人做點雜事,甚至給老人洗腳,是他們非常習慣的事情。就連林秀貞的女婿王建都給朱淑芬老人送過飯。

  “我們很習慣這些,這就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朱新宇說,他畢業后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朱書常等老人買了東西,感覺是應該的事情。

  獲得情感上的動力

  南臣贊村35歲的電工劉冬清說,少年時他就聽說林秀貞養了幾位老人,“說老實話,咱不理解,又不是自己的父母,圖什麼呀?”

  劉冬清說,后來他做了電工,常去林秀貞家收電費,見到林秀貞給老人擦身子時的表情,他說他理解了,“貞姐對老人那真的是憐憫啊”。

  南臣贊村的人敬重林秀貞的為人和她做的事,跟她都很和睦。據林秀貞講,他們家門很少鎖,因為從不丟東西。以前,家裡有地的時候,如果地裡庄稼熟了,就有人幫忙給收回來。

  而林秀貞贍養的老人也讓她感動。

  2004年正月,林秀貞病了,臥床不起。那些天,呆傻老人朱書常搬了凳子坐在林秀貞的房門口,就那麼呆呆坐著,也不說話。林秀貞在床上躺了10天,他坐了10天。等林秀貞好了,他又像從前一樣跑到街上玩去了。

  林秀貞就問他,“那些天你坐在那裡干什麼?”“俺怕你好不了了。”朱書常說。林秀貞聽了,心裡一熱,眼淚掉了下來。

  你讓別人快樂了,你自己也就快樂。林秀貞說,這就是她的情感世界。
 
來源:zzzzzz (責編:石希)

 相關新聞
· 河北日報:知榮明恥的道德楷模——林秀貞 [2006-08-24 10:30:47.861906]
· 【時代先鋒】優秀共產黨員林秀貞:用心播撒愛(一)——一個女兒和她的六位“父母” [2006-08-29 07:48:20.827315]
· 新京報:60歲農婦贍養孤寡老人“68年” [2006-08-29 08:32:20.750193]
· 林秀貞:崇高的道德境界 寶貴的精神財富 [2006-08-24 10:43:18.696773]
· 小事情 大人格--評說林秀貞 [2006-08-28 09:33:47.86744]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