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動態
|
領導活動
|
干部論壇
|
時代先鋒
|
各項工作
|
黨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綜合
|
訃告
理論
|
評論
|
社區
|
論壇
|
訪談
|
視聽
|
黨史
|
資料
|
文獻
|
紀念館
|
黨史今天
|
專題
|
周刊
|
圖書
|
雜志
中國共產黨新聞
>>
資料中心
>>
圖書連載
>>
中國1978—2008
31集文獻片《中國1978—2008》
內容簡介
大型電視文獻片《中國1978—2008》
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際,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重慶市委、中共浙江省委、中共雲南省委、中共南京市委聯合攝制的大型電視文獻片《中國1978—2008》近日將在北京、重慶、浙江、雲南、教育等衛視隆重推出。
[詳細]
>>>精彩片花
視頻:
第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集
每集提要
每集提要
·
1978年
1978年12月13日,74歲的鄧小平發表了一個重要講話,他說: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
1979年……
[詳細]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重慶市委、中共浙江省委、中共雲南省委、中共南京市委 聯合攝制
精彩內容
1978年—1980年
1978年:
“中國向何處去?”這是1978年開始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一年多了,整個社會還在徘徊中艱難前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還沒有走出困境。一年前提出的“兩個凡是”的錯誤主張仍然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些賴以發動“文革”的錯誤理論仍然不能觸及。中國的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不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不打破思想僵化,中國就沒有希望。
[詳細]
1979年:
這一天,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鄧小平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1978年度風雲人物,再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這一期的序言說:一個嶄新中國的夢想者——鄧小平,向世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詳細]
1980年:
1980年,是令人振奮的一年。農村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以及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改革繼起。這一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遍了大江南北,中國社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樂觀迎來了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
[詳細]
·
1978年
: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
·
1979年
:鄧小平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
·
1980年:
國家領導體制改革和擴大企業自主權
·
1978年
:中國迎來了科學和教育的春天
·
197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
·
1980年:
農村改革開新篇
1981年—1983年
1981年: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標志著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工作的勝利完成。合眾國際社報道說,《決議》表明,中國最高領導人終於對過去取得了一致的看法,現在可以把注意力轉向未來了。
[詳細]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們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出席大會並致開幕詞,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詳細]
1983年:
這年的1月,鄧小平明確提出,農村、城市都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各項工作都要有助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有助於人民的富裕幸福,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向人們展現出一幅無限美好的宏圖。
[詳細]
·
1981年:
公開宣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在京召開
·
1983年:
勞動合同制和小商品市場試行
·
1981年:
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
·
1982年:
鄧小平會見“鐵娘子”
·
1983年:
“翻兩番,奔小康”
1984年 —1986年
1984年:
3月25日,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時,歸納了到世紀末的發展目標。他滿懷信心地說,從提出翻兩番目標到現在,5年過去了,看來這個目標不會落空。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
[詳細]
1985年:
9月23日,鄧小平對形勢與改革問題作了分析。他說:“我們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堅定不移,大膽探索,同時注意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力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把改革搞好。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得到成功。”
[詳細]
1986年:
從4月份開始,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組織了三輪論証,形成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四位科學家提出建議的時間是1986年3月,這個計劃因此被稱為“八六三計劃”。
[詳細]
·
1984年:
鄧小平視察經濟特區
·
1985年:
教育科技體制齊改革
·
1986年:
中蘇關系解凍和“863”計劃
·
1984年:
35周年國慶和經濟體制改革
·
1985年:
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
·
1986年:
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推行企業承包責任制
1987年—1989年
1987年:
在對國情的認識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始提出和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到黨的十三大,就對這個理論做了系統的闡述。
3月21日,十三大報告起草小組向鄧小平報告了設想,准備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立論基礎,系統闡述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改革方向、政治體制改革原則,等等。
[詳細]
1988年:
“到海南去,干一番事業!”比“特區還特”的中國最大經濟特區,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激情和夢想。沉寂多年的瓊州海峽舟楫繁忙,人潮涌動。這一年,“十萬人才下海南”,成為中國人才流動大潮中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詳細]
1989年:
談到當時社會上出現的復雜情況,鄧小平指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
[詳細]
·
1987年:
鄧小平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
·
1988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1989年:
鄧小平辭去中央軍委主席
·
1987年
:在台大陸籍老兵開始回鄉探親
·
1988年:
建立海南經濟特區
·
1989年:
以江澤民為總書記的新領導集體譜新篇
1990年—1992年
1990年:這年11月,江澤民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十周年招待會上發表講話,對浦東開發開放的作用作了闡述:“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著眼,今年又作出了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的決定。這將充分發揮上海和長江沿岸腹地的經濟資源優勢和科學技術優勢,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詳細]
1991年:1991年即將過去的時候, 李鵬總理宣布:“治理整頓的主要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可以如期結束。”
[詳細]
1992年: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這種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對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感受是,麥當勞來了。這一年,麥當勞在北京王府井開了一個全球營業面積最大的店。對那些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的人來說,他們的感受是,方便面“康師傅”來了。
[詳細]
·
1990年:
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形成
·
1991年:
中國打破西方制裁
·
1992年:
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
·
1990年:
開放開發上海浦東
·
1991年: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在京舉行
1993年—1995年
1993年:
1月1日,《人民日報》在新年獻詞中這樣說道:“1993年,我們將按照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更好地加快改革開放,並從嚴控制經濟總量,加強宏觀調控,積極推動經濟朝著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方向較快發展。”這段文字准確地概括了這一年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所面臨的現狀和緊迫任務。
[詳細]
1994年:
1994年的第一天,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通告,外匯券停止發行。誕生於改革開放之初的外匯券,是中國發行的一種供短期來華的外賓、歸國同胞使用的兌換券。在那個物質生活還比較貧乏的年代裡,外匯券可以從免稅商品裡購買到國外的或市場上稀缺的商品。因此,它曾一度被人們賦予了神奇的色彩,為“黑市”上“倒爺”們所熱捧。
[詳細]
1995年:
1995年,一本叫作《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的書在全國發行,一時間,干部學習科學技術形成了熱潮。就在這本書在全國發行的同時,一個重大決策也醞釀成。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隨后,26日,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
[詳細]
·
1993年:
“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
·
1994年:
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
·
1995年:
江澤民出席聯合國50周年慶典
·
1993年:
初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
·
1994年:
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
1995年:
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1996年—1998年
1996年:
依法治國,一個新的概念,一項重大的治國方略,在中央領導和專家的學習交流中被提了出來。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法制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治理國家的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詳細]
1997年:
江澤民發表講話指出:“1997年,將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史上不尋常的一年。我們黨將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進一步就我國未來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作出戰略部署,繼續帶領全國人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我國政府將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邁出完成祖國統一的重要一步。這是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可以這樣說,一個要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成功,一個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主要標志。”
[詳細]
1998年:
從這一年起,中國人告別了實行近50年的住房實物分配制度,開始向住房分配貨幣化過渡。單位分房一事,以后的人們隻能在影視作品中見到了。
[詳細]
·
1996年:
江澤民首次提出“依法治國”
·
1997年:
中英兩國政府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
1998年:
抗洪斗爭全面勝利
·
1996年:
進一步明確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思想和目標
·
1997年:
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
1998年:
舉行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
1999年—2001年
1999年:
舉全黨、全國之力,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十五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以中央全會的形式,專門研究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問題,這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詳細]
2000年:
2000年是中國的小康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之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便是小康之年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新成果。
[詳細]
2001年: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兩位科學界的功臣—數學大家吳文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
在燈光璀璨,鮮花爛漫,萬人聚集的人民大會堂,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兩位科學家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500萬元巨額獎勵。
[詳細]
·
1999年:
《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在上海舉行
·
2000年:
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2001年:
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
·
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
·
2000年:
全面展開西部大開發戰略
·
2001年:
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2002年—2004年
2002年:
2002年11月8日,走過81年輝煌歷程的中國共產黨,向全世界宣告了她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詳細]
2003年:
這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宣布,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已經勝利實現,開始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
這次會議上,國家領導人進行了新老交替,胡錦濤當選為國家主席,吳邦國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曾慶紅當選為國家副主席,決定溫家寶為國務院總理。
[詳細]
2004年:
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的政策措施。會議強調: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確定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落實,特別要抓緊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適度控制貨幣信貸增長,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堅決遏制某些行業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
[詳細]
·
2002年:
西氣東輸工程全線開工
·
2003年:
奪取抗擊“非典”疫情的重大勝利
·
2004年:
召開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
·
2002年:
中共十六大在京舉行
·
2003年 :
中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載人航天飛行
·
2004年:
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
2005年—2008年
2005年:
新年伊始,兩岸之間的微妙互動就已經拉開了序幕。歷經幾番波折,兩岸民航業者終於達成2005年台商春節包機的共識。
[詳細]
2006年:
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組討論時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詳細]
2007年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黨中央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
[詳細]
2008年:
2008年8月8日至24日、9月6日至17日,第29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北京殘奧會相繼在北京舉行。改革開放的中國和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新的精神風採。
[詳細]
·
2005年:
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
·
2006年:
文化體制改革竟如新階段
·
2007年:
舉行建軍80周年慶典
·
2007年:
中共十七大在京舉行
·
2008年:
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災害
·
2008年:
北京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成功舉行
我要評論
匿名發表
署名
留言須知
精彩推薦
《突圍——國門初開的歲月》
回首1978
1978歷史不再徘徊
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