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的各項工作>>統戰工作

新階層人士成為統戰工作新著力點

———訪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教研部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李小寧
記者 朱雨晨
2008年03月23日10:3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新階層人士成為統戰工作新著力點

  “兩會”剛剛結束,人們在盤點會議亮點時,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名詞“新階層”。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走上政治舞台始於1993年。來自民營企業界的劉永好等23名政協委員,出現在八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上,一度吸引了眾多中外記者的視線。然而,新階層真正進入公眾視野,並引起廣泛關注,卻是在今年的“兩會”上。

  非公經濟人士走上政治舞台

  “新的社會階層是在黨的富民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教研部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李小寧回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黨提出了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1988年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第一次寫進憲法﹔同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實施,使私營企業進入了合法的發展階段。”

  就這樣,個體、私營經濟逐漸發展起來,並在我國原有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之外形成了一個新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群體。

  從政治上關注和關心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從1991年開始的。這年7月,中共中央下發15號文件,把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交由工商聯負責。

  “成立於建國初期的工商聯,原來的主要工作對象是私營工商業者。”李小寧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宣布資本家階級已經不存在。工商聯原有的工作對象日益減少。黨中央根據形勢的發展,適時為工商聯確定了新的工作對象”。

  從此,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被正式納入黨的政治工作范圍﹔各級工商聯逐步轉變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對這個新群體進行團結、幫助、教育、引導,並著手在這個群體中培養一支積極分子隊伍。

  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緊接著,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非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確立。也就在那一年年底,當第八屆全國政協的換屆工作開始啟動時,各地私有經濟的領軍人物,被當地統戰部門納入考察人選。

  1993年,以劉永好為代表的23名全國政協委員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標志著私營經濟代表人物在時隔近40年后,重新登上中國參政議政的舞台。

  自由擇業知識分子進入統戰視線

  自由擇業知識分子,包括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以律師、注冊會計師等為代表的中介組織從業人員,以及自由撰稿人、自由經紀人等自由職業人員。

  李小寧指出,中共中央對於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的關注始於2000年。在這一年的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將自由擇業的黨外知識分子納入統戰工作范圍”。

  2002年,李小寧所在的教研室參加了中央統戰部對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的調研。李小寧等人完成的調查報告《關於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的若干理論思考》,以律師為樣本,對相關社會中介組織和其他專業人才問題進行了分析。

  報告結論認為,中國律師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政治資源。在新世紀,中國律師有責任也有能力在推進法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對自由職業人員的調查啟動較晚。”李小寧回憶,2004年,北京798藝術園區舉辦了第一次藝術節,一舉成名,引起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成為北京市的一張新名片。2005年初,李小寧所在的教研室奉命對北京798藝術園區的自由藝術家群體進行了調研。

  2006年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后,中央統戰部牽頭建立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都是參加單位。這個聯席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調查研究,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決策提供參考。

  統戰工作應各有側重

  2006年,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提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統一戰線工作新的著力點,要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團結在黨的周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新力量”。

  這次會議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明確概括為兩部分,即“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李小寧認為對這兩部分人,統戰工作應該各有側重。

  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在繼續鼓勵和支持他們發展的同時,教育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引導他們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化解他們同工農基本群眾的矛盾和沖突,努力使社會各階層的關系更加和諧。

  對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特別是其中以律師為代表的專業人士,要努力在現有的政治框架內為他們提供政治參與的制度化渠道和途徑,不斷擴大他們有序的政治參與,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新階層”找到“夢想”路徑

  2008年2月29日,北京律師韓嘉毅整裝待發。他要去參加為期10天的脫產培訓。培訓班是中央統戰部專門為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開設的。

  年屆不惑的韓嘉毅,闊別學校已十余年,今天重返校園,心底多少有些不情願。而在他看來,被統戰也就意味著是“落后分子”、“異己分子”,總之“一種很不好的感覺”。

  然而,10天之后,韓嘉毅卻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有了歸屬感!我們覺得是被重視的!我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被點燃了!‘夢想’路徑,我們終於找到了!”

  這到底是怎樣的培訓,能在短短的10天,令人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全文]

  從經濟到政治新階層被尊重預示著什麼

  曾幾何時,工人階級、農民階級,與知識分子這“兩級一層”一直被當作中國社會結構的指征。

  然而,2008年中國的“兩會”,一個陌生的概念───新的社會階層(簡稱新階層)在各種媒體上頻繁亮相。透過文字的差異,我們更關心這兩組話語背后隱含的實質性的區別。

  在中國憲法文本裡,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是在表述國家性質時被提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很明顯,在這個奉行人民主權的國度裡,工人階級是被憲法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者,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自然也是領導者之一,農民階級是同盟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憲法中,我們找不到“新階層”這個詞語。不過,用解釋學的方法,我們可以從2004年憲法修正案“社會主義建設者”中解讀出新階層。[全文]
(責編:楊媚)

更多關於 新階層 的新聞
· 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價值取向調查
· 新階層代表走進大會堂
· 新興社會階層究竟有哪些屬性
· 中國經濟周刊:新階層亮相
· 先富起來的新階層將繼續為新一輪改革開放建功立業
· 解放日報:新社會階層興起 發出什麼轉型信號
· 公眾肯定新階層生活富足,但就業仍依戀體制內
· “新階層”找到“夢想”路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