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沒被授銜的多面手軍事家何長工 (2)
■侯文強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何長工還了解到,盤踞在桐木嶺下的反動民團的頭目尹道一是王佐的宿敵,一提到此人,王佐就義憤填膺、茶飯難咽。何長工又請示毛澤東,調來一排工農革命軍配合王佐消滅尹道一民團。王佐聽說后喜不自勝,拍腿叫好。

  經過何長工一番精心策劃,一天清晨,王佐的隊伍傾山而出。王佐先率一部突然襲擊民團團部,一陣亂槍后掉頭就跑。尹道一不知是計,窮追不舍,沖進何長工布下的伏擊圈內。不消一個時辰,民團被打得落花流水,尹道一身首異地。

  這一仗,使王佐心裡樂開了花。他一連數日與何長工開懷痛飲。何長工趁熱打鐵,向王佐提議將這支武裝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2團。王佐此時對何長工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即應允。

  1928年2月中旬的一天,春光明媚,寧岡縣大隴朱家祠前,王佐、袁文才的兩支地方武裝升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王佐被任命為副團長兼2營營長,何長工為團黨代表。第2團成為創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一支勁旅。

  1928年4月,朱毛會師井岡山,朱毛兩部合編為紅軍第4軍后,經紅4軍政治部主任陳毅提議,兩支部隊進行干部交流,以增進團結。何長工被派到由南昌起義部隊改編的紅28團擔任黨代表。

  1928年10月中旬,何長工率28團一個營到湖南桂東一帶活動,碰到湘軍一個連,當即將其繳械。經了解,該連隸屬湘軍某團2營,營長畢佔雲是四川廣安人,在四川時和朱德、陳毅有一定來往﹔士兵也多是四川窮人子弟,對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也有一定了解,又聽說四川老鄉朱德、陳毅在紅軍當大官,很想投奔紅軍。何長工迅速將此情況向毛澤東、朱德和陳毅匯報。紅4軍決定將全連放回,爭取畢佔雲棄暗投明。何長工一邊殺豬宰羊招待該連官兵,一邊向其闡明紅軍的俘虜政策,表示歡迎白軍士兵隨時調轉槍口,走上革命道路。兩天后,何長工將該連連人帶槍全部送走。不久,何長工又和陳毅商量,給畢佔雲去信一封,大意為:“湘軍本是地方雜牌,蔣介石讓你們進攻紅軍,其實是想借紅軍之手消滅你們,望你們早日醒悟,紅軍軍長朱德是你老鄉,隨時歡迎你率部棄暗投明。”畢佔雲收信后第三天,即率部在桂東起義,開赴井岡山,改編為紅4軍特務營。10月底,國民黨軍官張渭在袁州又帶領一連官兵起義,改編為紅4軍獨立營。

  畢佔雲、張渭率部起義,人數雖然不多,政治影響卻極為深遠。為加強對畢、張兩部的改造,陳毅建議讓對改造王佐部有經驗的何長工負責改造新起義部隊。何長工當即表示:“三山五岳的山大王我都改造過來,如果連這兩支部隊都改造不好的話,說明我沒本事。”何長工認為,起義士兵大多是抓來的壯丁,成份較好,舊習氣較濃,特別愛吸鴉片,因此改造起義部隊首先從戒煙開始。何長工自告奮勇擔任紅軍戒煙所所長,開始讓起義官兵逐漸減少吸食量,然后偷梁換柱,以香煙代替鴉片,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豐富官兵精神生活,最終使起義官兵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1929年1月,紅4軍向贛南進軍,特務營和獨立營又改編為第2縱隊,成為一支堅定的紅軍主力部隊。每當憶此,何長工也頗為欣慰:“畢佔雲這個營可是第一批的起義部隊,改造這支部隊是我軍改造舊軍隊的最先經驗。這個經驗確是中外戰爭史上空前的。”張渭后來在紅軍出擊贛南途中英勇犧牲,九死一生的畢佔雲於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31年12月,國民黨第26路軍在寧都起義,被改編為紅5軍團,何長工又被抽調到5軍團擔任紅13軍政委,再次將起義部隊成功改造為一支勁旅,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貢獻。

  驍勇善戰的名將

  1928年底,在紅5軍和紅4軍會師井岡山后,粵湘贛三省敵人調集大軍“會剿”井岡山。毛澤東決定實施“圍魏救趙”的策略,以紅4軍主力南下,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紅5軍和紅4軍32團一個營(王佐部)留守根據地。紅5軍軍長彭德懷向毛澤東提議,28團黨代表何長工留在井岡山擔任寧岡中心縣委書記兼32團黨代表。

  彭德懷考慮主要有二:一是彭德懷率領平江起義后的紅5軍進軍井岡山時,國民黨調集重兵在江西蓮花一帶圍堵,是何長工率領部隊星夜接應,在彭德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何長工對井岡山地形、人情比較熟悉,特別是對王佐部比較熟悉,在當地軍民中間威望很高。

  毛澤東同意了彭德懷的提議。1929年1月14日,紅4軍主力南下后的第二天,井岡山顯得格外冷清,數萬敵軍正向井岡山逼近。紅5軍兵單將少,隻有七、八百人,又是客軍,群眾基礎薄弱,能否守住井岡山,彭德懷心裡並沒有多大的底。當天,彭德懷主持召開紅5軍軍委擴大會議討論應敵方略。紅5軍一些同志想追尋紅4軍,王佐的部隊卻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老家。會議一直開到深夜,也沒開出結果。彭德懷不得不把目光轉向了何長工。看到彭德懷信賴的目光,何長工胸有成竹地說:“湘粵贛三省敵人雖然多,但彼此矛盾重重,勞師遠征,后勤補充困難,不利長期作戰。紅軍雖少,佔盡天時地利,特別是有王佐一營人馬,熟悉井岡山地形,打起游擊戰來,得心應手﹔隻要根據地軍民一心,堅持一個星期,敵人必將主動退兵。”聽了何長工的發言,彭德懷決定分兵把守井岡山各隘口。

  1月17日,八面山、黃洋界陣地前的敵人已是黑壓壓的一片,有兩師之眾。紅軍守軍名義上是兩個大隊,實際不到兩個連。到28日,敵軍已經相繼攻陷黃洋界、八面山陣地,兵峰直指根據地腹地——茨坪。在此緊要關頭,彭德懷決定率紅5軍下山尋找紅4軍,結果在南下途中遇伏,部隊損失近半。

  紅5軍下山后,井岡山立刻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何長工理智地將剩余部隊帶入深山老林,以班為單位,分散游擊,“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不贏就繞,繞不贏就化(化裝)”。國民黨集中十幾個團大舉搜山,卻找不到紅軍的影子。一到晚上,紅軍就像幽靈一樣從各個角落冒了出來,打幾槍就跑,弄得敵軍草木皆兵,經常相互打槍放炮以壯膽。

  隨著井岡山氣候越來越冷,大雪封山,井岡山的每一個游擊隊員都面臨著生死考驗。何長工告訴戰友們:“這是一場毅力的對抗賽,敵人有吃的,有穿的,但肯定比不過我們。”沒有吃的,何長工就和戰友們剝樹皮,扒雪挖竹筍,偶爾碰到野味也不敢開槍,避免暴露目標。

  何長工的預言是對的。敵人的日子更不好過,雖然他們住得比紅軍好,吃得比紅軍多,最終還是在這場毅力對抗賽中敗下陣來。1929春,蔣介石和桂系軍閥火並,粵湘贛三省的各派系軍隊都卷入進去,紛紛向井岡山下達撤軍命令。在井岡山受盡苦頭的“會剿”軍如獲大赦,夾起尾巴就想一口氣跑回自己的老窩。上山容易下山難。何長工和戰友們當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幫在井岡山燒殺搶掠的壞蛋,一聲令下,井岡山軍民齊追擊,打得敵人爭先恐后逃竄。

  井岡山軍民大獲全勝,僅繳獲的槍支就達3000多支,背都背不動。紅旗重新飄揚在井岡山的大小五井。國民黨的報紙紛紛報道:“一股惡匪何長工又重新盤踞井岡。”

  1929年5月上旬,紅5軍回師井岡山,在何長工的大力鼓動下,大批青年紛紛參加紅軍,不久就恢復到七、八百人,編為第4縱隊。何長工和王佐部改編為第5縱隊,也納入紅5軍建制。此后,何長工率領第5縱隊單獨出擊鄂東南,橫掃大治、陽新、通山三縣,部隊迅速壯大到一個軍,后來升為紅8軍,納入紅3軍團建制。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何長工和彭德懷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30年7月下旬,紅3軍團攻下長沙后,軍團長彭德懷沒有進城,率領紅5軍追擊敵軍,讓何長工率領紅8軍進城善后。長沙是素有魚米之鄉的湖南省省會,錢糧彈藥多得不可勝數。把善后工作交給何長工也是彭德懷對何長工的充分信任。

  軍隊院校建設的開拓者

  紅軍時期,何長工活躍在軍事工作的各個領域,當過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和紅軍大學校長,建校有方﹔當過紅軍政委,治軍有略﹔當過粵贛軍區司令,作戰有功。說他是紅軍元勛一點也不過分。毛澤東對他非常賞識,中央軍委書記、紅軍總政委周恩來也認為何長工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屢屢委他以重任。周恩來在視察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時當面表揚:“這個軍校比黃埔軍校辦得好!”1934年春,中央紅軍第5次反圍剿進入最緊張階段,周恩來特地任命他為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鎮守中央蘇區的南大門。何長工以一師的地方部隊與十倍於己的粵軍周旋達半年之久。粵軍在損兵折將之后被迫主動向紅軍伸出橄欖枝。1934年10月,周恩來又派何長工與粵軍舉行秘密軍事談判,達成互不侵犯協定,大大減輕了紅軍長征的軍事壓力。

  長征結束后,何長工長期從事軍隊院校教育事業,為人民軍隊做出卓越貢獻。

《黨史博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 【2】 

  
來源:zzzzzz (責編:權娟)

更多關於 史海回眸 的新聞
· “虎將”李天佑傳奇
· 劉少奇“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提法的由來
· 八路軍齊會殲滅戰殲敵700余人:120師冀中揚威名 
· 博覽群書 以史為鑒:毛澤東評點大明王朝
· 進軍東北:得東北者得天下
· 永遠的豐碑 紅色記憶:對日寇的最后一戰(下)
· 陳仁麒將軍與董存瑞一家的不解情緣
· 黃土嶺戰斗:“名將之花”凋謝太行山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