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我和四季有個約會”
與大連艦艇學院方永剛教授病榻一席談 (3)
本報記者 李選清 司彥文 武天敏 錢曉虎
2007年04月07日12:58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老百姓願意提問題,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所希望﹔什麼時候老百姓不提問題了,才是真正的危險”
記者:給地方群眾講課,您認為他們最關心的是什麼問題?
方永剛:大都關心這兩個問題。一個是腐敗的問題,一個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其中,貧富差距是更多人關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不能回避,必須迎著問題走。我說我們國家的改革是在打破平均主義的基礎上開始的,小平同志提出一個戰略決策: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的目標已經實現了,但共同富裕的目標還沒有實現。大家還發現,有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並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而是偷稅漏稅、變賣國有資產……這都是客觀事實。
但是,黨和政府已經早早地注意到這個問題,和人民共同思考改革的目的:改革究竟是為了誰?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提出“以人為本”、提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一共42條,每一條都謀求從制度上、體制上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2004年黨中央做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要提高黨的“五大能力”,主要是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后來,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都是著眼於用發展的思路、發展的眼光、發展的辦法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我給老百姓講這些,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他們很自然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黨已經注意到這些問題,也正在用創新的理論來解決。所以,他們覺得很有希望,覺得黨的創新理論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的,覺得跟黨的創新理論特別近、特別親。
記者:您怎樣看待老百姓提問題?
方永剛:我覺得,老百姓願意提問題,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希望、我們這個社會有希望。什麼時候老百姓不提問題了,才是真正的危險。所以我們理論工作者應當不心虛、不躲閃、不回避,迎著問題走。我們和老百姓的希望是一樣的,心虛什麼呢?我們和老百姓的心靈是相通的,回避什麼呢?我們本身就是老百姓,躲閃什麼呢?
“一堂課受歡迎的廣度,取決於宣講者的研究深度。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比一般人鑽得深、想得透”
記者:我們看到您有一本《鄧小平文選》,已經翻爛了,裡面還畫了很多線。您下這麼大功夫研讀,是怎麼考慮的?
方永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對於政治理論教員是絕對不可想象的。我對《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確實非常熟悉,隨便念一句話我都知道在第幾頁。下這麼大功夫研讀它,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真正弄通弄懂黨的創新理論。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准確地、科學地闡述黨的創新理論。我覺得,一堂課受群眾歡迎的廣度,取決於宣講者的研究深度。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比一般人鑽得深、想得透。沒有研究過的領域和課題,我堅決不講。
記者:您在地方講課基本不帶稿子,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能做到這一點您覺得主要靠什麼?
方永剛:一個靠底蘊扎實,一個靠融會貫通。黨的理論創新,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但是,就像在江岸上任何一點上看見的風景都不是大江的全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關鍵是全面系統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進而把握黨的創新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何況,黨的創新理論博大精深,蘊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話語。不學習,連新名詞都不懂。所以,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時,多學、多讀、多想、多研究。有人說方教授你這個腦袋怎麼像電腦似的?哪一年發生什麼事情、哪一年的工農業產值張嘴就來!這也沒什麼神奇的,我是學歷史出身的呀。有時候我講課之前5分鐘才知道題目,但是講兩三個小時照樣沒問題。這又是為什麼呢?我的專業知識是一棵大樹的樹干,其他門類的知識是樹葉,有了這個樹干,時間少我就講一兩個樹杈,粘幾片樹葉。時間長,哪怕三天三夜,我多分幾個樹杈,照樣枝繁葉茂。
記者:您覺得理論工作者的學習最應當注重什麼?
方永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真理顛扑不破,是因為它扎根實踐的沃土﹔真理與時俱進,是因為生活之樹長青。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所有的課題都來自於活生生的實踐。理論工作者,應當善於借用實踐的源頭活水,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得生動具體、有血有肉。如果你說出來的話像錄音磁帶,寫出來的文章像復印文件,有啥意思?
“如果‘著書隻為稻粱謀’,你不要搞理論,這裡面沒有什麼‘稻粱’,打‘稻粱’也是長遠的收成”
記者:理論研究和傳播工作非常辛苦,是什麼支撐著您這麼執著地堅持下去?
方永剛:對一種事業產生熱情不容易,讓這種熱情始終保持溫度就更難。靠什麼保持溫度?有人是靠賺錢,今年賺10萬,明年就想賺20萬,樂此不疲。但是,理論傳播不是“文化快餐”,金錢的回報是很少的。我到漠河邊防講課,“講課費”是一兜戰士們在塑料大棚裡種的頂花帶刺的嫩黃瓜﹔我到海洋島講課,當地政府給我的報酬是5斤海上捕撈的魚,我照樣樂樂呵呵……所以,如果“著書隻為稻粱謀”,你不要來搞理論,這裡面沒有什麼“稻粱”,打“稻粱”也是長遠的收成。我滿懷激情地干這個事業,根本上說是因為我的感情在這個地方,當我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時候,就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相反,我感到非常幸福,每次文章發表以后,我都要自己慶祝一下、犒勞自己一下,喝上一杯。我的文章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發表了以后就像孩子降生了,一連幾天時間走路都吹口哨。生病之后,躺在床上想一想,這一篇篇的文章其實就是我成長的歷程,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笑)
記者:您的意思是不是說,要把這個事業當成一種人生的追求,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
方永剛:對。我們這份工作絕不僅僅是我們的飯碗,我們這張講台也絕不是我們謀生的“道具”。社會分工的大棋盤上,之所以要擺放我們這些棋子,而且不管看棋的人如何嘰嘰喳喳,也不管棋局如何風雲變幻,我們都要堅守崗位,以“杜鵑啼血,蚓耕堅泥”的執著完成我們的使命。這就要求要有一大批從內心深處樂於干這個事業的人。所以,我認為干充滿激情的事業,也需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這種平和就是不要浮躁,不要讓一鳴驚人這些想法干擾自己。
在這方面,美國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阿甘是我的榜樣,他打仗什麼都不想,一直往前沖,結果身邊的戰友死了,就他死不了﹔想打乒乓球,天天打,打得出神入化﹔想跑步,就從東海岸跑到西海岸,一跑好幾年……你回過頭想想,他想做的事都做成了!為什麼呢?人這一生能量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如果分散了,就什麼都做不成。阿甘雖然是個弱智人,但他會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要做就一根筋地去做,其他人說什麼他不在乎,所以他成功了。但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些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呢?龜兔賽跑,為什麼兔子落在后面?因為它太有心眼了,每件事都要考慮清楚跟自己的利益有沒有關系,任何事情都考慮,其實它走了最遠的路。
“人生的意義不僅僅以生為始,也不以死為終。每天我都期待著太陽從東方升起,我和四季有個約會”
記者:您現在最想對家人朋友說什麼?
方永剛:我想,人生的意義不僅僅以生為始,也不以死為終。回首往事,我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忠孝事父母,仁義盡弟兄。恩愛夫妻久,家和萬事興。”我還有一幫知心朋友,我們一起寫文章,那是“著文存高義,授業傳精神”。對家人朋友還有兩句話:“前瞻人生路”,什麼事情都要往前看,充滿信心。“快慰寸光陰”,每一刻都高高興興,沒有必要愁眉苦臉。我愛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得了癌症,大家都以為我很不幸,但是我幽默地說,我很不簡單,這病不是誰想得就能得上的!(笑)
記者:有沒有您覺得最遺憾的事情?
方永剛:最遺憾的事情,就是當初我想學醫沒學成,我想治我母親的病。母親為我操勞一生,63歲就走了……(落淚)但是我想母親還是欣慰的,我們兄弟6個,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工作,包括我。我們這個大家族,在大連打工的、上學的,現在將近有四五十口人,他們過年過節都到我家裡來,我都要對他們說一句話:今生今世,每個人都要做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的事情。我老父親在世的時候就講,這個時代太好了,現在這個路線是真正的好路線,這個道路是真正的好道路,現在你再過不上好日子,不要怨這個黨,不要怨這個國家,隻能怨自己。所以,我老父親到死都感謝這個社會(哽咽)。因為他知道,我們家有今天,是黨給的(擦淚)。所以,要是你們問我,我為什麼熱愛黨的創新理論,其實答案就在這裡!
記者:您現在想跟軍報的讀者們說什麼?
方永剛:每天早晨,我都期待著陽光。太陽,每天照樣從東方升起。今天早晨,看見窗外的柳樹發芽了,我不禁呆呆地看了很久。如果沒有這場病,我算了一下,我86歲的時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那時的祖國,該是一個多麼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多想和全國人民一起看到那一天啊!
但是,病魔強迫我想點眼前的事情。那麼,我想說,我和四季有個約會──
我和春天有約,春暖花開的時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
我和夏天有約,艷陽高照的時候,我要和全軍戰友一起慶祝人民軍隊的80歲生日﹔
我和秋天有約,楓葉紅了的時候,我要和全國人民一起迎接黨的十七大﹔
我和冬天有約,白雪皚皚的時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愛的講台……
【1】
【2】
【3】
來源:
zzzzzz
(責編:常雪梅)
相關新聞
·
人民網網友盛贊“永剛精神”
[2007-04-07 08:10:39.823994]
·
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積極響應胡主席號召 廣泛開展向方永剛學習活動
[2007-04-07 08:12:23.288531]
·
教育和理論界掀起學習方永剛事跡的高潮
[2007-04-07 12:46:44.044421]
·
社會各界聯系實際學習方永剛先進事跡
[2007-04-07 08:10:38.775083]
·
人無信仰不立
[2007-04-06 09:00:21.98206]
·
像方永剛那樣教書育人
[2007-04-06 10:23:30.966269]
·
方永剛事跡在駐遼部隊引起強烈反響
[2007-04-06 14:02:22.948752]
·
北大舉行學習方永剛事跡座談會
[2007-04-07 12:34:41.20564]
·
採訪方永剛事跡的記者感言:向永剛學習,祝永剛早日康復
[2007-04-06 18:54:39.950635]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