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追尋那支消失的紅軍 (3)
本報記者 張英 實習生 鄧麗江
2006年11月24日08:48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硝煙之后,命運在繼續
55歲的江寧在拍攝中的遺憾是,如今健在的30多名西路軍老戰士,年齡最大的96歲,最小的也有86歲。另外,因為資料的匱乏,他們無法拍全景式的紀錄片,隻能以人物故事來呈現西路軍這段被塵封的歷史。
戰爭年代,人的命運真是難測。回到延安的李先念,組織上原先准備將他由軍政委降到營級干部,經毛澤東干預才作罷。突圍到新疆的西路軍參謀長李特、紅五軍政委黃超,不久以托派罪名被槍斃。
三十軍二六七團營長政委宋承志當時受了傷,躲在一個山洞裡。當他已經放棄一切希望時,李先念的左支隊帶上他們去了星星峽。建國后,宋承志成為了炮兵司令。
更多的西路軍戰士沒有像宋承志這樣的幸運,一輩子成為種地農民。趙明祥是西路軍參謀長李特的馬夫,在紅柳園子一仗中不幸負傷被俘,他隻能選擇留在安西縣,靠給人打長工、放羊、挖煤維生。直到1950年,他參加了農會,組織民兵進山打土匪,表現積極,才獲得重新入黨的機會。
原紅五軍通訊連排長易明清,在石窩山戰斗中負傷,他的腿折了,不能跟著轉移的部隊走,躲在石窩山下的康隆寺裡養傷。但是,腿好了以后,易明清成了石窩村的村民,再也沒有離開石窩山。
西路軍的軍政委員熊國炳,在西路軍被打散以后,就留在當地當了農民,再也沒有回家鄉。他覺得自己無臉回去,因為從家鄉帶出來了那麼多的年輕人全部死在戰場上,從此他隱姓埋名,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在大雪天裡被活活餓死。
原西路軍班長王懷文在梨園口戰斗中,被敵人的炮彈片擊中,腰和腿嚴重受傷。在生死存亡之際,遇到了正好路過的老道士徐合德,他冒著生命危險先后5次將王懷文轉移到不同的山洞裡,每天給王懷文送水送飯,敷藥治傷。傷雖然好了,可是王懷文的一條腿卻瘸了,腰也直不起來。王懷文傷愈之后,就在張掖安下了家,結婚,生子。
在西路軍政治部工作的肖成佳在古浪戰役中,全身多處被彈片擊中,衛生員把他從死人堆裡背出來,在經過短暫的逃亡后,肖成佳被馬家軍的騎兵押回老家江西省泰和縣,母親用30塊大洋把他贖了出來,一直在家務農。
在採訪過程中,最讓江寧感動的人,來自王懷文。“他經常跟人家宣傳說,我當了紅軍活下來了。你看和我一塊兒的、那麼多的戰士、干部、英雄都比我早死幾十年了。我活下來了,而且渾身鑽了8個窟窿還沒死掉。”
即使在和平時期,散落在鄉村的西路軍戰士的日子也充滿了動蕩。
“文革”開始后,大部分西路軍流落干部戰士被打成“張國燾的走狗”、“叛徒”。1967年,61歲的原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政委陳昌浩在遭到毒打后服藥自殺,妻子格蘭娜被迫與他離婚后,仍然被投進了監獄,3個兒子陳祖莫、柏生、洋生被逼得四處奔逃。陳昌浩死后被秘密火化,骨灰被揚棄於荒野,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陳昌浩的墓穴裡隻有一個空骨灰盒。
1983年,回到河西走廊的西路軍老戰士、謝覺哉夫人王定國和伍修權分別以個人名義,致信給中共中央,反映流散在民間的西路軍老戰士生活困難。不久,胡耀邦批轉總政治部、民政部、衛生部、人事部,要求他們出台聯合政策,適當給予照顧。此次出台的政策是給每個老紅軍提供免費醫療和每年500元錢﹔另外,將以前頒發的流落紅軍証換為紅西路軍老戰士証。這些舉措令西路軍老戰士揚眉吐氣,挺起了腰杆。
江寧在去採訪王泉媛時發現,她的精神比10年前應啟明去採訪時要好得多。隨著物價的上漲,她的待遇也上漲,不僅享有普通老戰士每年應有的1000元錢,她還享受當地退休副局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據朱玉透露,這樣的政策隻限於個別省份,遺有西路軍戰士的湖北、江西、安徽並沒有執行這樣的政策。
2001年11月7日,在徐向前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江澤民代表黨中央發表講話,指出:“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他(徐向前)奉軍委命令,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路軍總指揮,指揮部隊與敵人血戰4個多月,有力地策應了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這是繼1983年鄧小平、陳雲等中共十二屆中央常委明確表示贊同李先念《關於西路軍歷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之后,黨中央對西路軍所作的公開結論。
2006年5月,應啟明看到了一份中宣部關於紅軍長征70周年宣傳的通知,他馬上給正在寧夏採訪的江寧打了個電話。“我很高興地看到,裡面一句話是關於西路軍的,大意是在宣傳西路軍歷史時,要盡量宣傳他們英勇、頑強、悲壯的精神。這也意味著,我們拍《西征的紅軍》所面臨的政治風險沒有了。”
“不管怎樣,作為第一部反映西路軍的電視紀錄片,能夠順利做出、播出,已經是一個成功了。”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朱玉這樣評價《西征的紅軍》。
(全文經國防大學教授、《徐向前回憶錄》執筆者、李先念傳編寫組成員朱玉審閱。圖片由上海電視台提供。)
【1】
【2】
【3】
來源:
zzzzzz
(責編:權娟)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