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勿让患得患失阻挡了奉献的脚步

郑中

2016年06月23日13: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基层党员干部,内要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外要面对缤纷世界的诱惑,尤其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起清贫,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然而,“世人熙熙皆为名来、世人嚷嚷皆为利往”的繁忙景象,仍然让有的同志对自己的努力产生了质疑:我们整天艰辛付出,是否失去了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这样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是否得不偿失?

如此这般,有的同志不经意间就落入计较得失的“牛角尖”之中,整天患得患失,抱怨不已。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艰巨的任务和困难的条件让一些党员干部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的人“后悔”自己走上了人民公仆之路,得失问题似乎成为了一些党员公仆之路上的不可逾越的高山。但是,翻越这座高山的党员也大有人在,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王家元到李保国,他们甘于寂寞、扎根基层,他们默默奉献、倾其所有,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因为他们掌握了共产党人的一件基本武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了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古代北方边境上,住着一个擅长推测吉凶祸福的老人,他的马丢了,邻居说是坏事,他认为是好事。他得到了额外的马,邻居说是好事,他却不以为然。他的儿子骑马摔伤,邻居安慰他,他却感到高兴。最后,他的儿子因为瘸腿躲过兵役,免于战死。这则故事充分说明得与失的辩证统一关系,得失往往会随外部条件变化而互相转换。而且,不义之得,终将有失,大义之失,必将复得。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上屡屡展现。

有得必有失。君不见,有官员跑官要官、拉票贿选,他得到的位置有多高,他摔下来的时候就有多疼;有官员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他今日吃进去多少,明日会吐出来更多;有官员欺压百姓、官威十足,他从人民身上得到的,最后往往会加倍奉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迷失在计较个人得失的问题之上,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看上去人生圆满了。但实际上,他失去了执政为民的职业操守,失去了廉洁奉公的党性修养,最终失去了合格党员的身份,成为时代的罪人。结果,有的押赴刑场、一命呜呼;有的深陷囹圄,了却残生。一朝醒来,他们似乎什么都没有了,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亲情,更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得到的太多,失去的更多,这种教训还少吗?

相反,有失必有得。刚才提到的人民好干部焦裕禄、援藏干部楷模孔繁森、最美基层干部王家元和“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等等,他们看透了个人得失的小账,谨记着为祖国繁荣昌盛默默贡献的大账。他们失去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多数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赞誉,成为共产党人奋斗史上永垂不朽的丰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一个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必须摒弃庸俗的得失观、名利观。要经受住权力地位的考验,保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经受住名利得失的考验,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经受住酒绿灯红的考验,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些考验归根结底,来自于我们面临的“四个考验”。作为人民的公仆,若经受不住考验,追求庸俗生活情趣,就成了“糖衣炮弹”的牺牲品。反之,能经受考验的战士,都应以无私奉献为抵御诱惑的武器,不在乎职位的大小高低,而在意是否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群众、履职尽责。一个合格的党员,应该经常想一想入党的初心是否还在、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否还在、党员的英雄本色是否还在。自觉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肩负的重要责任鞭策自己,管好个人的生活圈、朋友圈和娱乐圈,这样才能抵挡住金钱和物欲的诱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们也许错过了事业中的另一番光景,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繁华似锦;我们也许错过了人生中的另一种可能,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篇章上增添了一句诗文;我们也许会陷入迷茫,“问君能有几多愁”,但是想到能让人民享受改革的“获得感”,所有的顾虑便像“一江春水向东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位党员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那么,要做出无愧于时代业绩,就勿让患得患失阻挡了奉献的脚步,从看淡得失实现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激发党性光辉开始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