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自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多数领导干部下基层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为民办事,赢得了群众好评和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也听到来自群众中不同的声音:有些干部下基层,与群众见面时交流的少,步子迈的少,是一位“谨言慎行”的干部。意思很明显,这里的“谨言慎行”是群众对个别干部没有真正“一竿子插到底”的不满和讽刺。
领导干部下基层的目的是听民声、找问题、解民忧、办实事。而个别领导干部下基层没有迈开脚步走下来、深下去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这样的下基层如何能够听到最基层群众的心声和诉求?更谈何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说到底还是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没有转变。这种现象违背了中央政治局提出”八项规定“首条“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 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做“谨言慎行”者,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转换角色,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切莫“高高在上”。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低身段,俯下身子,多些民气,体会群众疾苦,与基层群众一道吃农家饭,睡农家炕,干农家活,用脚步深不深、泥土多不多来衡量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深度和厚度。
带着感情,与群众“心贴心”交流,切莫“惜字如金”。要坚持“情为民所系”,首先要从思想上亲民爱民,带着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多说百姓听懂的话,多说掏心窝子的话,多听百姓的诉求和批评,多听群众的“唠叨”,做一位基层群众的贴心人和知心人,才会听到群众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所盼。
转变作风,为群众“实打实”办事,切莫“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解决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身边事、难办事为下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民服务和解决难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唯有如此,领导干部下基层才会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中取得群众信任,密切干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