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4日做出一项新的规定,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不给基层增加负担。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过分”,但对于基层乡村特别是贫困乡村来说却十分“减负”的规定,是贵州省委常委会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为进一步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而做出的。(据1月6日新华网)
中央政治局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纷纷跟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规定新举措,确实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然而,类似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到乡(镇)、村调研一律自带干粮、方便面”这样不太靠谱的规定,却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领导自带干粮下乡就能给群众“减负”?
领导深入基层调研,不迎送,不设宴接待,这确实是减轻基层负担、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措施。但长途奔波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却自带干粮,这恐怕领导自己勉为其难,让群众也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现在毕竟不是困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领导何必当“苦行僧”。再说,领导也是血肉之躯,大老远的下乡来,也需要一口热乎饭。领导啃干粮、吃方便面,群众心里能安吗?所以,我觉得,贵州省的这条规定有些“左”,有些脱离实际。
其实,群众对领导下乡的要求并不高,就是希望不要大吃大喝,希望不要铺张浪费,希望真正了解基层的实情,希望能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饱含这些希望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让领导入乡随俗,吃农家家常饭,住农家小土屋,听农家家常话。在密切接触中,加深感情,共同研究脱贫致富的大计。而不是一点也不讲人情,苛求领导啃干粮、吃方便面。
当然,作为省一级领导,对自己要求严一点没有错,这样能给下级起到示范作用。但问题是,制定制度规定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绝不能为出新而脱离实际,更不能为出新而“作秀”。试想想,省级领导大多都五六十岁的人了,长途奔波后靠啃干粮、吃方便面身体能适应吗?就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恐怕也受不了这个苦。如果这条规定是为了给人看,制度是制度,领导下去照样大吃大喝,那群众会怎样看省上的领导?所以,我觉得,贵州省应该好好推敲推敲这条规定,不要让好的出发点变成形式主义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