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庫恩
2015年09月21日09: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主席此次出訪美國將是一次高效率、高格調、高強度的訪問:他在西雅圖參加網絡和商業活動,在華盛頓展開對美國的國事訪問、進行首腦會談,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除了這些大都市和高端活動之外,一些特殊的安排展示了他對中美關系的不同思考。
艾奧瓦州小鎮馬斯卡廷把習近平居住過的房屋設為紀念館,命名為“中美友誼屋”,象征著中美兩國人民渴望更親密的關系。時任地方要員的習近平1985年率代表團訪問艾奧瓦州,學習當地先進的農業技術,他就居住在這所房子裡。盡管那次訪問時間短暫而且距今已久,美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令習主席印象深刻,直到今天他仍然非常珍視這段經歷。他是唯一一個年輕時在普通美國民眾家中生活過的中國領導人。
為了迎接習主席的訪問,我最近幾周先后在華盛頓和北京與兩國頂尖的中美關系專家進行交流。因為日程緊張,當馬斯卡廷鎮邀請我在紀念館成立儀式上發言時,我甚至不確定能否按時抵達。經過舟車勞頓,直到到達馬斯卡廷,我才體會到這次活動的重要意義。
在這裡,我見証了中國企業家和馬斯卡廷居民如何打消最初的疑慮甚至是不理解,而達成了親密友好、互相尊重、共贏合作的合作關系。中國和馬斯卡廷之間的交流不斷拓展、豐富,超越了單純的姐妹城市、文化交流和項目投資的一般含義。更重要的是,這種真誠的溫暖在中美民眾間輻射擴展。
如果要撰寫一份中美關系“最值得紀念”的大事記,記錄那些積極、有效、有建設性和啟示性的事件,那麼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艾奧瓦州馬斯卡廷鎮一事應當入選。
為什麼對美國中西部農場小鎮的一次簡單訪問會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原因有二:首先,習近平訪問馬斯卡廷是親身實踐了其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公共外交,即人民之間的交流往來。無論習主席在探討中美關系,以謀求與世界最強國家交往,還是倡導“一帶一路”計劃,力圖推動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民之間的交流始終在他的首要目標中佔據中心地位﹔其次,習近平2012年訪問馬斯卡廷與普通美國民眾產生了很好的互動。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這是習近平那次整個訪美行程中最值得銘記的部分。我雖然參加了他在洛杉磯與文化界、商界和政界的午宴,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依然是他在馬斯卡廷的日子。
馬斯卡廷怎麼能與舊金山和華盛頓相提並論?為何我們現在探討馬斯卡廷精神?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習近平會見普通美國民眾,尤其是那些來自小地方的人,展現了一種共通的人性,甚或是謙遜,我們就喜歡領導人的這種特質﹔其次,習近平尊重他自己的歷史足跡——他個人早期作為一名年輕縣級官員就努力學習現代技術﹔第三,這是向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那段歲月致敬,那時的中國向美國尋求建議,而美國也樂於合作﹔第四,盡管習近平於1985年和2012年兩次馬斯卡廷之行的情況大不相同,但都體現了人文交流這一公共外交方式在習近平外交哲學中的中心地位。
我見証了簡單、純淨、坦誠的人文交流在馬斯卡廷得以完美呈現。那麼人文交流何以成為有效的公共外交呢?這也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人文交流完全出於自身需要,而非“墊腳石”或是出於其他目的﹔第二,人文交流從許多小的源頭自然泉涌而出,而非由唯一的大源頭人工噴涌﹔第三,人文有多元化的聯系和溝通,或有相同的職業,如科學文化領域﹔或具相同的興趣,如運動和慈善等﹔第四,人文有多元化的時間框架,如一次出國旅游,或者健康專家為了公益事業建立起的工作關系。
中美之間的博弈並不是什麼秘密,但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必須要為共同利益而合作,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經濟的穩定和增長。中美要麼一榮俱榮,要麼一損俱損。兩國經濟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可能隻有一方取得成功而另一方毫無作為。此外,共同的利益還包括阻止地區戰爭、打擊恐怖主義和集團犯罪、遏制全球流行病、治理氣候變化以及推動替代能源和綠色技術發展等。
將彼此的機會和共同的需求轉化成卓有成效的合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人文交流。馬斯卡廷精神將具示范意義。
(作者為美國公共學者、政治經濟評論員)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1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