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明天,有漫山遍野的绿色护佑!

2013年04月27日11:16    来源:内蒙古日报

  ■上接第一版

  清水河人吃尽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苦头,一场誓将荒山变绿洲的战役从此打响,县委、政府带着老百姓,扎根于荒山秃岭植树种草。

  杨堂小,清水河的“活愚公”,今年78岁,是五良太乡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87年开始植树造林,至今累计治理面积2600余亩,植树20余万株,其中栽植果树、杏树等经济林1万余株,从最初的赔钱种树,到如今年纯收入3万多元,成为这里百姓植树造林的代表人物。他所在的红土沟村因林草茂盛,花果遍地,如今已更名为红果沟村。

  记者在清水河县采访,正值造林季节。放眼山川,新绿初现,而在丛林掩映间,是带着锹、镐等工具植树的清水河人。2006年,清水河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2011年,又被评为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这些荣誉是如何得来的?漫山遍野的植树人便是答案。

  山绿了,野生动物回来了,清水河的生态旅游事业也发展起来了,旅游业年均增速达52.6%。“去年,老牛湾自治区级地质公园获批,现在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负责项目的县委宣传部长杜贵忠告诉记者。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清水河发展旅游业的原则。在各种推动发展的各项规划里,“生态”,一直是关键词和主线。

  今年,围绕“生态秀县”新目标,清水河在推进造林造绿、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完善林权改革等方面再掀高潮:

  ——全面启动实施城关镇北山绿化工程,绿化面积4075亩。完成北山生态公园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一期施工全面展开,二期工程深入推进;

  ——全力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全民义务植树60万株、四旁植树50万株;

  ——扎实推开通道绿化工程,对209国道清水河至和林段两侧进行全面绿化。沿黄生态工程、城区南北山绿化工程和历年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任务加紧落实;

  ——基本完成林权改革,全县现有集体林地216.16万亩,其中商品林7.47万亩,公益林208.69万亩,确权任务全部完成,确权率100%。

  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清水河县实现了财政收入从2008年起连续5年以每年近亿元的快速增长,随之老百姓也一步步摆脱贫穷,日子殷实起来。

  富裕路上跑起来

  在圆了绿色梦之后,清水河开始向生态效益要经济效益。

  清水河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几代人“抢”回来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使移民易地搬迁成了摆脱贫困的不二选择。

  清水河县移民易地搬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扶贫移民扩镇工程,在准建制镇 3公里以内进行整村移民搬迁。另一种是易地扶贫移民工程,也就是常说的生态移民工程。移民时选择易于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设新村,或“插花式”将移民安置到条件较好的村镇落户。

  五良太乡永兴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来到这里,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整齐的砖瓦房,宽阔的水泥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蔬菜大棚绿意盎然。

  村长王开明说:“永兴村2008年开始建设,村民都是来自附近的前库伦图、巴图沟、庙沟、新窑峁等贫困村的100户农民。现在,大家彻底告别了越垦越贫、越贫越垦,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日子。”

  宏河镇园子湾村蔬菜基地,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大棚里草莓正是成熟的时候,娇艳欲滴的草莓在绿叶间仿佛绽开的花朵,煞是好看。

  “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节水高效,而且没有污染,摘下来就能吃,来,大家都尝尝!”县里的科技特派员熊全军摘了满满两篮子草莓一劲儿往大家手里塞。

  “去年,县里共投资1.2亿元,在这里建设2000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采取企业承包的方式,带着农民致富。县委、县政府还确立了在沿滩川重点发展温室蔬菜的目标,力争在3到5年内,实现沿滩川万亩水浇地温室覆盖。”县农业局局长刘有存说。

  五良太乡三十一号村伊利万头奶牛示范牧场一期工程也即将完成。这是县里重点实施的设施农牧业项目之一。“建成后,可年产优质原料奶2.8万吨,培育优质后备奶牛1500头,实现产值1.5亿元,安置当地近200人就业。”伊利集团工程管理部的张仲刚说。

  “必须要处理好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该移的要移出来,该保护的要保护起来,该发展的要发展起来。城关镇、宏河新区、工业园区、喇嘛湾镇‘四点一线’经济带和五良太乡浑河两岸是清水河北部重点产业布局区,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打造重要节点,连通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要把产业做大做强。”朱建国说。

  这些只是清水河县移民工程的一个缩影。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从 2009年到2013年,计划用 5年的时间,采取“小村并大村”就近移民搬迁的方式,清水河将165个贫困村、 2324户、 9318人逐步迁往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水源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区。项目总投资 18145.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500万元。去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0元,比2007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比2007年增长40%。

  发展蓝图绘出来

  以建设“生态文明县”为主线,以投资和项目拉动为抓手,着力打造清水河工业园区、现代农牧业重点发展区、黄河峡谷旅游区,城关镇、宏河镇、喇嘛湾镇“三区三镇”,全力推进生产力布局区域化、城乡建设一体化、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三化”进程,努力实现特色产业竞争力、公共基础设施承载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城乡居民保障及民生建设水平“四个提升”,清水河县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将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南部生态收缩转移修复区,包括窑沟乡、单台子乡、北堡乡以及韭菜庄乡,有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的村庄,通过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异地移民等方式,逐步收缩转移农民,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保护好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搞工业项目,清水河县提出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黄河峡谷旅游区不仅要生态自然景观,而且要发展独具清水河特点的窑洞文化旅游;小流域治理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农牧业要改善生产结构,扶持龙头企业,温室、节水灌溉,提高现代化水平;小城镇建设要打造山水园林宜居旅游节点城镇……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清水河县找到了自身的切入点和发展优势。

  “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空间、改善特色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等措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更大改善的目标。”朱建国说。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