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调头车”“大站车”回来了

2013年01月09日11:35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陶健 通讯员贺昉

  昨天早上7时30分,正值上班高峰,在龙吴路龙瑞路路口,附近华滨家园、华发家园等大型小区的居民如潮汛般涌向公交车站。此时,一辆辆空放过来的公交车也接踵而至,大客流迅速化解。记者在这个公交站里发现了一块提示牌,告知每个工作日早高峰时段都有“调头车”空放至本站上客。

  久违的“调头车”回来了,“大站车”和“区间车”也都回来了。目前,巴士集团正在17条公交线路上创新尝试,将上海公交的传统调度方式与现代科技“嫁接”,依靠灵活调度来缓解供求矛盾。

  运能 一味增加有弊端

  老上海们对“调头车”、“大站车”、“区间车”这些名词不陌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乘车难”矛盾突出时期,公交曾普遍采用这些调度方式。但是,随着前些年公交改革,大批车辆投入运营,运能矛盾相对缓解,这些传统调度方式也逐渐淡出。然而,近年来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再次凸显。市民在高峰时间总会埋怨公交车太少了。

  是不是真的太少呢?巴士集团总经理许杰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调研后发现,造成高峰时段“乘车难”的,往往都与运力不足无关,有时是因为道路拥堵,有时是因为客流不均。如果单纯增加运能,无法治本,低谷时还会“运能溢出”。

  许杰认为,运能矛盾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调度措施缓解。近年来,巴士集团已在580条线路的近万辆公交车上安装了车载智能终端,在公交站点上安装了156个全球眼探头,并建设了远程的智能监控中心。通过GPS卫星定位和DVR监控网络,调度平台管理人员能实时掌握每辆车的运行情况,还能观察到所有线路营运车辆的运行轨迹。“公交车辆如果在某一路段滞留时间过长,说明发生了道路拥堵,监控中心马上提醒调度人员可采用绕过拥堵路段空车上客的办法调派大站车;如果高峰时段部分站点发生客流积压,监控中心也可发出指令,要求相应线路增派调头车辆驰援,减少乘客候车时间……”

  巴士集团决定让调头车、大站车、区间车回来。

  试验 龙吴路上“调头”

  龙吴路龙瑞路路口的公交站,正是一个灵活调度的试验点。

  随着附近人口上万的大型小区相继建成,这个公交站早高峰乘车客流直线上升。其中,80%左右的乘客是到龙漕路换乘轨交3号线或到徐家汇换乘1号线。沿龙吴路向徐家汇方向有56路、178路、770路、958路等多条线路,但早高峰时段的满载率普遍较高,车辆行驶到龙吴路龙瑞路站时,车厢内已人满为患。不少周边居民抱怨:“这个站点线路不少,可就是等车的人实在太多,有时半个小时也挤不上,吊车门现象时常发生。”

  巴士集团智能监控中心发现这一情况后,调研客流统计,推出了“空放调头车”的灵活调度方式。每天早高峰7时25分开始到9时,运营方从56路、770路等线路抽调车辆,从徐家汇终点站交替调派车辆,到龙吴路龙瑞路的车站调头空车载客。根据客流情况,调头车从最初的8班增加到了目前的13班,大部分集中在客流最大的时间节点,使营运间隔大大缩短,有效化解了潮汛客流。

  调头车受到了欢迎,一些精打细算的乘客还算好时间出门。居民王先生每天都乘8时15分的调头车,昨天他提前5分钟到达车站,还坐到了座位。他说:“以前担心人多挤不上车,要提早半小时出门,现在只要提前几分钟等调头车,上车不挤了。”记者观察到,昨天8时30分,当一辆56路调头车载客离站后,车站候车乘客基本疏散。

  调度 “灵活”大有可为

  去年公交线网优化中,41路、128路归并了。此后,一直有乘客反映,41路在晚高峰期间拥挤不堪。

  巴士集团通过智能监控中心对41路公交车辆的运行轨迹进行研究,发现道路拥堵是主要原因,尤其在沪太新村至延长西路段。营运业务管理人员对沿线实地勘察,推出了灵活调度措施:高峰时段开新村路至双峰路的区间车;遇大客流,从沪太新村终点站发出空车绕过拥堵点直接至沪太路华阴路上客,并增加调头车。这些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41路乘客的抱怨声少了很多。

  巴士集团在17条线路试点灵活调度。其中,13条线路开通高峰时段区间车,13条线路跨线运营,5条线路实施早高峰大站车,缓解了高峰时段“乘车难”。

  许杰告诉记者,这样做,虽然没有增加车辆投入,但加快了车辆的周转,提高了运营效率。巴士集团计划今年继续推广,同时强化标识,避免市民乘错车。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