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3日04:04 来源:重庆日报
作为重庆市属最大的工业企业,重钢集团乘着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的东风,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于2006年启动实施环保搬迁,于2011年全面关停了占重庆主城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60%的大渡口老区,快速建成了被业内誉为清洁工厂、绿色钢城示范企业的长寿新区。为重庆主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发挥了奠基性、关键性的作用,也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于重钢,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种国有企业的责任,还是一种企业公民的义务,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钢铁流程新模式凸显行业示范。新重钢平均吨钢用地面积0.6平方米,取消厂内铁路运输,通过建立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循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的生产体系,呈现出现代钢铁流程新模式的行业示范效应,吨钢综合能耗较之传统流程下降15%。二是环保设施新装备顺应行业趋势。新重钢环保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2.07%、约为26.89亿元,建成投入使用的环保除尘设施共计79台(套)。三是废物处理新技术拓展行业空间。采用新技术,对高炉渣等工业废物进行重复循环利用。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产业链,把行业内部不能直接利用的废弃物,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工业代谢循环,转变成其他工业的资源进行利用,最终形成社会化和资源循环链。重钢新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7.5%,每年可节约或回收资金共计约10亿元。四是资源利用新体系驱动行业进步。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等全工艺过程,采用建设分布式发电站的方式,全部回收和充分利用生产流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自产煤气等),使新重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二次能源高效回收转换、系统开发应用、构建高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代表。五是清洁生产新工艺引领行业发展。新重钢推广和应用的冶金前沿技术成果多达40余项,其中重钢全球首创的干式真空精炼工艺技术荣获中国冶金科技一等奖、被评为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被授予“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新技术”称号。六是厂区环境新面貌启发行业创新。新重钢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2000多根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为1万多名职工提供办公、生活、洗浴等所需热水,能耗只有传统厂区天然气锅炉的6.22%,年减少排放废气2518.7万立方米、二氧化碳4500吨。政企合作先后投入近2亿元资金用于厂区绿化建设,总规划面积211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78万平方米,厂区绿化率达32%。七是淘汰落后新举措推动行业转型。重庆市严格执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用3年时间关停了12家“小钢铁”,淘汰全市落后的钢铁产能,在新重钢实现集约化生产。
重钢环保搬迁给全市钢铁行业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吨钢综合能耗在600kgce/t以下,每年发电量达20亿度、自发电率65%,减少CO2排放204万吨、节约标准煤21万吨、可少消耗天然气5亿立方米,二氧化硫、粉尘等排放指标只有不到原来的1/3,新重钢已迈入全国钢铁企业环保先进水平,并成为国内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精品船板生产基地。2012年10月,重钢荣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重钢环境产业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垃圾变废为宝提供了先进的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使地球环境变美的环保先锋。重钢三峰环境产业集团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始终引领技术潮流,目前已经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炉生产基地,在主编《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赢得“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的正式落户。在重庆,先后建成投产的重庆同兴和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的能力为4500吨,基本让主城区已收运的城市垃圾全部用于发电,可满足30万户居民日常用电需求。
站在“十二五”崭新起点的重钢,将在做精做强重庆市冶金材料产业集群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重钢在装备、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将“创模”的理念和实践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千亿级企业集团。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