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专题报道>>今日理论版
今日理论版: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保护生物多样性
2008年06月25日08:52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无标题文档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保护生物多样性

秦光荣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滇西北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只有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保留这笔珍贵的财富。

  任务光荣而艰巨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升华,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口急剧增长,土地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使一些物种消失或濒临灭绝的危机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全球热点问题之一。
  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巨大的基因库,包含大量具有重大价值的物种和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滇西北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在国际上独具特色的经济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可以让滇西北的特有生物资源造福当代、造福子孙、造福人类。因此,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早在1991年,云南就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委员会。1994年,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着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滇西北地区,初步建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高原湿地、国家公园等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并积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滇西北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滇西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物种丰富但多数物种的种群数量少,许多物种生态适应能力弱,遇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高海拔、气候冷凉、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等因素,导致生态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异常缓慢,一旦遭到破坏就极难恢复。
[全文]

向延仲

宁静何以能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不少人还将其作为座右铭。然而,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宁静何以能致远?其中的道理未必所有人都已“参透”。在当今社会存在一定浮躁情绪的情况下,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非宁静无以致远”,最早见于西汉初年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一书。而今人们所熟悉的,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一文中的相关表述,其较完整的上下文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显然,诸葛亮是从修身与向学的角度提出和论述“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命题的。我们今天思考这个问题,也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
[全文]

思想纵横

干部说干事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

       李恩波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长期以来,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受传统农业思维影响,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从传统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手段来发展农业。
  跳出农业看农业。传统农业以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缓慢的技术进步延缓着经济发展步伐,给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如增长方式转变迟缓、农民收入增长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缺少活力、劳动力转移滞后等。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的束缚,树立社会化大生产理念,以思维方式的转变、经营理念的提升、运行机制的变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新的领域,使农业成为社会工业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要“跳出农业看农业”,既在农业内部激发农业发展的动力,又在农业外部寻找农业发展的机遇 。
【全文】
点击进入图形版

      培育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魏进平 李子彪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个开放的区域内,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单元相互联系和交流,并由政府对创新活动加以宏观引导的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其发展状况对区域创新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不同,对区域经济支撑和引领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培育区域创新系统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在于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创造条件。它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内,创造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般来说,区域创新系统可以分为创新主体发育、创新主体互动、创新网络形成和创新系统成熟四个发展阶段。
  创新主体发育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在形成初期,其发展主要依靠各创新主体的不断成长来实现。
【全文】

人民网网友留言

  最近,人民网网友就本报理论版一些文章所提出的话题和观点发表了看法,现刊登如下。
  关于《灾害面前人为本》
  天地之间,莫贵乎人。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首位,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竭尽全力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精神,赢得了人民的赞誉和支持。天灾并不可怕。只要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IP: 124.72.143.★)
  关于《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充分彰显》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华民族正是靠这种协作精神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不论何时何地,中华民族都应当精诚团结、风雨同舟,和衷共济、艰苦奋斗,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这样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IP: 121.205.56.★)
【全文】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编:权娟)

 相关专题
· 今日理论版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