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意义重大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投入实现的,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全文】
理论信息 |
“第四届中国经济论坛”提出——
关注中国经济绿色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合作局和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经济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生态、环境与中国经济”这一主题,就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及能源资源的清洁和可持续利用。有学者认为,我国工业增长仍属于资源驱动型。为满足未来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我国应实施节能优先、以技术替代为支点、能源来源多元化、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并举的国家能源战略。应通过推行新机制、新模式解决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包括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能源和环境价格改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等。【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