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保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征,我们必须根据该阶段的特征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我们深切体会到首先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必要性,在发展中更多地注重增加经济总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单纯依靠消耗资源和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增长,既是低效益的,又是不可持续的,进而加深了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进行了全面概括,第一条就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的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国家实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缺乏核心技术;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以及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低,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高。针对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的战略任务。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