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07:59 來源:內蒙古日報
引水入沙,又是翁牛特旗的精彩之舉。為了改善沙地水資源貧乏狀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翁牛特旗相繼建設了引西拉木淪河水入老哈河、新蘇莫草原水庫、示范牧場墩基、恩格爾、小響水等工程,累計引水1500萬立方米,使項目區沙地水位有效提高,得到滋潤的林草植被快速恢復了生機。
環境變好了,百姓致富的願望也日益強烈。如何實現治沙與致富雙贏?翁牛特旗提出適度開發、突出經濟效益、發展特色優勢沙產業的新戰略,精心培育沙地品牌。2009年,旗裡將林果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打造兩條“林果產業帶”,推行契約化管理和先造后補機制、鼓勵果農種植林間作物、免費安裝灌溉系統等措施,嘗到甜頭的果農紛紛投入到林果產業中。
在阿什罕蘇木珠日干格日嘎查,牧民西日拉代家除了養牛、馬、羊外,今年又添了2000隻沙地牧雞,牧雞雛雞在1個月的專用飼料喂養后,就可以散養在林下草地裡,吃虫子和草籽了。僅此一項,西日拉代家的純收入就有三四萬元。
蘇木達滿都夫興奮地說:“阿什罕蘇木發展沙地牧雞產業是在畜牧業全面實行舍飼禁牧的大背景下開展起來的,我們引導15戶牧戶組建了沙地牧雞養殖協會,注冊了‘阿什罕鳳’商標,初步實現了產業化經營,每隻雞可獲純利潤16—18元。今年,牧雞養殖戶發展到了85戶,養殖規模有6萬隻。”
烏敦套海鎮孤山子村位於紅山水庫下游,原本多是沙地、戈壁和鹽鹼地。2008年起,這裡的人們採用井河並用方式灌溉稻田,建設了萬畝優質水稻開發項目區,目前已發展到1萬多畝,其中有機水稻3000畝。鎮長畢明道介紹,該村依托翁牛特旗紫辰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有機水稻合作社,對稻米的生產、加工、銷售進行企業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龍鄉玉品”“康熙貢米”等有機稻米聲名鵲起,遠銷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近5000元。
目前,翁牛特旗特色沙產業年產值已近5億元,發展林果基地13.7萬畝、沙地綠色有機水稻16萬畝、沙地馬鈴薯基地10萬畝、沙地牧雞20萬隻﹔發展沙漠旅游業,年接待游客44.1萬人次。
(來源:內蒙古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