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路上

学习路上

习近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018年12月11日08: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学习路上”大型网络数据库  点击进入

【学习路上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六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七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三百六十一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该书第四篇重点阐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精彩论述如下: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0日)

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而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25日

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4年9月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6页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33页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讲话(2015年2月28日),《人民日报》2015年3月1日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

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11页

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的指示(2016年5月),《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今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

——《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29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6-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8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就是说高校要成为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


推荐阅读

习近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挺起精神脊梁

习近平谈精神文明建设: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

习近平谈理论研究: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

(责编:王玥芳、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