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路上

学习路上

习总书记青海之行:脱贫攻坚再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万鹏

2016年08月26日16: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近日,习总书记来到青海调研考察,实地了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班彦村的情况,并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再次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调研期间,总书记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做到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有学者和媒体分析认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坚持正确方略,重在提高成效。实践已经表明,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对症下药才能拔除“贫根”。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

注重精准扶贫:

新时期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演讲中强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明确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中国吹响了向贫困发动总攻的“冲锋号”。

8月23日上午,习总书记来到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实地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期间,总书记仔细阅看班彦村村民吕有金家的《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询问一家人对帮扶项目是否满意。总书记谈到,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他强调指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媒体分析指出,当前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认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来说,依靠发展生产和提供就业机会就能实现脱贫,而对于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或缺乏劳动能力的人群,必须采取其他手段予以保障。“但是,各个措施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关联的。”黄承伟说,比如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贫困群众不是一搬迁出来就脱贫了,还有扶持产业、增加就业等后续发展保障问题,需要多种措施共同发力。

基层调研多次谈“脱贫”:

由“输血”到“造血”,扶贫思路日渐清晰可辨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习总书记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从陕北梁家河知青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40多年来,习近平的足迹遍布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扶贫攻坚这场持久战,他始终走在冲锋的最前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各地,在考察中明确了扶贫工作的展开方向,多次强调“精准扶贫”,实现由单纯的“输血”到“造血”,扶贫思路日渐清晰可辨。去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写进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共享理念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的真实感受。

今年以来,习总书记共考察调研了七个省市,足迹遍及重庆、江西、安徽、黑龙江、宁夏、河北、青海。在这七次调研期间,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并就扶贫脱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今年2月初,习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4月中下旬,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7月中旬,习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

此次青海之行,总书记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听取该村生态移民搬迁、民族团结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介绍,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考察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班彦村。调研期间,他特别指出,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要深入抓好玉树地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让当地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有学者分析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扶贫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工作思想的不断深化与创新,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个体和整体角度来推动扶贫脱贫工作的辩证思维,也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体现和深刻诠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中国30多年来的减贫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发展带来的结果,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一系列面对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实践证明,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认为,这一中国经验包括坚持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为扶贫开发提供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推荐阅读:


习近平再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之路该如何走?

习总书记对军队改革再动员 为强军赋予精神动力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问责”与“担当”《问责条例》把制度笼子扎得更紧

习总书记建党95周年讲话为何10次强调“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习近平提四个“没有变”客观判断经济趋势 对供给侧改革提出新要求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