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路上>>論述摘編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習近平: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兩個輪子一起轉

2019年02月01日09: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學習路上”大型網絡數據庫  點擊進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麼看、怎麼干的重大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摘選了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十個專題,共計四百九十四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書第五篇重點闡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分精彩論述如下: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8頁

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6頁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隻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並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

——《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2016年5月30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3-14頁

什麼是核心技術?我看,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1頁

核心技術要取得突破,就要有決心、恆心、重心。有決心,就是要樹立頑強拼搏、刻苦攻關的志氣,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有恆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發展戰略綱要,制定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明確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遵循技術規律,分梯次、分門類、分階段推進,咬定青山不放鬆。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國國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緊緊圍繞攀登戰略制高點,強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任務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點搞清楚。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后南轅北轍,是難以取得成效的。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0-11頁

要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總的是要遵循規律、強化激勵、合理分工、分類改革。對承擔國家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目標,尊重科學、技術、工程各自運行規律,擴大院所自主權,擴大個人科研選題選擇權。對已經轉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強共性技術研發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實行精細化的分類改革,實行一院一策、一所一策,有些要公益為主、市場為輔,形成產業技術研發集團﹔有些要進一步市場化,實現混合所有制,建立產業技術聯盟﹔有些要考慮回歸公益,改組成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任務。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全面深化改革,要圍繞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來謀劃和推進。要建立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創造平等競爭的良好環境,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支持力度。要消除價格、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杆的扭曲,強化風險投資機制,發展資本市場,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財稅、金融體制。在國有企業改革中,要考慮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或投資公司,設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用於支持創新型企業包括小微企業。要加快軍民融合式發展步伐,發揮軍民各自優勢,全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科學發現是有規律的,要容忍在科學問題上的“異端學說”。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動輒用行政化的“參公管理”約束科學家。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還可能引發學術不端。有的科研人員戲言,現在“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組織科學家們參加國家重大專項、計劃、基金項目是必要的,但不要用這些東西把科學家捆死了。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學家。我記得當年拿破侖就格外重視科學家,在遭到敵人猛烈攻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保護科學家,因為他明白科技就是戰斗力。科技創新,需要基礎研究引領和支撐。要想讓科學家多出成果,必須給他們創造條件。在基礎研究領域,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証。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我們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既要重視不掉隊問題,也要從國情出發確定跟進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動跟進、精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對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規劃布局,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步伐。同時,要研究后發國家趕超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保持戰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雲亦雲,也不能亦步亦趨。我們在科技方面應該有非對稱性“殺手锏”,不能完全是發達國家搞什麼我們就搞什麼。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8月18日)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培養集聚人才,要有識才的眼光、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創造人盡其才的政策環境。要發揮好現有人才作用,同時攬四方之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條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要把科技創新搞上去,就必須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我國一方面科技人才總量不少,另一方面又面臨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別是在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等領域領軍人才嚴重不足。解決這個矛盾,關鍵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完善評價這個指揮棒,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實用技術人才等方面人才隊伍建設,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育人環境。三是要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制定更加積極的國際人才引進計劃,吸引更多海外創新人才到我國工作。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要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頂層設計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找准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和應走的路徑,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長遠目標和近期工作統籌起來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 目標、工作重點。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歷次產業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有新的科學理論作基礎,二是有相應的新生產工具出現,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資熱點和就業崗位,四是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調整並形成新的規模化經濟效益,五是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變革。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積累和成熟中。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