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路上

聚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學習路上”專家系列解讀(三)

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維護全球生態安全

張雲飛

2017年05月11日17: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一個月后,習近平主席出訪東盟,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一帶一路”走入世界視野,開啟了一段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新旅途。近四年來,在各國人民的攜手努力下,“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已然照亮現實。即將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必將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學習路上”欄目近期將陸續刊發學者解讀文章,聚焦“一帶一路”長效合作的“中國方案”。

回望歷史,古絲綢之路曾是文明發展的興盛之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環境惡化導致了“兩河文明”和“樓蘭文明”相繼斷絕。2016年6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演講時強調,我們要著力深化環保合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以史為鑒,“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理應統籌安排好環境保護和經濟開發二者關系。

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意義

打造“綠色絲綢之路”,是出於深刻的發展考量作出的科學選擇,是保証世界文明延續的需要。今天,“一帶一路”參與的許多國家,仍然面臨著資源短缺、生態脆弱等問題,合作項目也存在著潛在的生態風險。因此,為了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必須強化綠色開發和合作。這樣,才能保証文明的延續。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生活在地球村裡的世界各國日益成為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並指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為了避免生態風險,必須打造“綠色絲綢之路”,這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

對外開放是我國基本國策,當今的對外開放面臨的矛盾、風險、博弈前所未有,為此,必須謀求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的融合,實現對外開放的綠色化。這樣,可以更好地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統一起來,極大地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為改革開放贏得新的空間。打造“綠色絲綢之路”,有助於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和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

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要求

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主席提出了構建“1+2+3”合作格局的設想。該設想對於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具有建設性價值。

合作主軸的綠色化。“1”是以能源合作為主軸,構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長期友好的能源戰略合作關系。開發石油需要大量消耗水資源,“一帶一路”參與的國家尤其是中東等地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必須在勘探清楚資源能源儲備的情況下,按照可持續方式開發和利用資源能源,避免竭澤而漁。

合作兩翼的綠色化。“2”是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加強發展項目和民生項目的合作。這兩翼都需要綠色化。一是要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要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二是在投資貿易中要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要促進投資企業按屬地化原則經營管理,嚴格保護投資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

合作領域的綠色化。“3”是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務實合作層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進一步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促進參與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同時,也要防范由之可能帶來的生態風險。

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舉措

打造“綠色絲綢之路”是一項系統工程。筆者認為,目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加強綠色信息共享。隻有加強信息共享,才能實現互聯互通。2014年,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4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曾提出,借助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保合作中心,加快環保信息共享平台建設。推而廣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應該實現生態環境信息的共享。為此,要加強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及時通報和交流資源能源環境生態等方面的監測數據,分享和共享各國綠色經濟政策和法規等信息,銜接和對接區域環境標准。

加大綠色投資融資力度。2016年8月,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時指出,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筆者認為,這也適用於“一帶一路”建設。因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應將發展生態金融作為工作重點,加強綠色投資融資,夯實“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基礎。

加強綠色民間組織合作。2016年二十國集團民間社會會議在青島開幕,習主席向會議發來賀信指出,民間社會組織是各國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筆者認為,必須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對於中國來說,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外綠色援助,繼續向各國提供優質和環境友好的產能和先進技術裝備。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聚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學習路上”專家系列解讀:

(一)中國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踐行經濟全球化

(二)夯實“一帶一路”倡議:創新全球治理新路徑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