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社评论员:脱贫攻坚见证行动力--感知逐梦路上的中国力量之二

2016年12月27日19:50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新华社评论员:脱贫攻坚见证行动力--感知逐梦路上的中国力量之二

12月26日,兰渝铁路(岷广段)通车。声声鸣响的汽笛,给甘肃陇南的贫困山乡带来了希望与生机。20年前,农妇杨尕女在土坯墙上画上一列火车,期盼日子过得好些。而今,承载着梦想的列车穿山越水、飞驰而来。坐上火车走出大山,祖祖辈辈的火车梦终于圆了的动人故事,成为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也预示着更多贫困群众将沿着脱贫快车道奔向全面小康。

“治理未来十年的中国,可能是全球最为艰难的工作之一。”有西方媒体这样评价当今中国治理之难。而这难中之难,就是到2020年让全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扶贫投入力度空前,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预计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将超额完成,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开局良好,凸显党和政府有诺必践的行动力,令人振奋,更给人信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是脱贫,难点也在脱贫。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但脱贫越往后越难,现在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已到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的责任和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推动扶贫脱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向难点聚焦、向重点发力。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扶贫脱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具体部署:年初在重庆调研时强调,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年中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年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凸显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与科学谋划,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指明正确行动方向。

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需要科学周密的部署、精准有效的举措、求真务实的方法。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国务院扶贫办组织开展扶贫开发成效试考核;从改革考核机制到整合扶贫资金、激活金融活力,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中国式扶贫”彰显制度优势。根据各不相同的致贫原因,扶贫脱贫“大水漫灌”不行,“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而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近年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基本方略,各地纷纷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准确识别,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五个一批”工程实现脱贫全覆盖,从而让政策红利更精准、更公平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中国的减贫模式是正确的”,科学有效、不断推进的脱贫攻坚战略赢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评价,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情话语犹在耳畔,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之力。迈向2017,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真抓实干,着力补齐脱贫短板,以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续写人类减贫事业更加精彩的中国传奇。(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