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光明日报: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陈延斌

2016年12月27日08:2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则出自《资治通鉴》。前者从正面强调爱护孩子,应该以正确的方式给他们正能量,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正道;后者则从反面告诫人们,爱孩子如方式不对,这样的爱恰恰是害了他们。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这句古训背后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资治通鉴·晋纪》记载,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虎最喜欢儿子中的两个:石宣和石韬。石宣是太子,而石韬被封为秦公。石虎让两个爱子按日轮换负责裁决尚书的奏事,并赋予他们独自决定赏罚且不需要禀报的权力。对此,司徒申钟劝谏说,赏赐或刑罚是君主才拥有的大权,不能交给别人;太子的职责在于侍养父母,不当参与朝政,而今“二政分权”,两人分掌朝政,鲜有不发生祸患的。接着,他给了石虎“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忠告。可刚愎自用的石虎根本不听,为了显示对儿子的宠爱,让太子石宣出行祭祀时打着天子的旌旗,带着十八万士兵;让石韬出行时也享受太子一样的待遇。这导致太子十分不满,暗中使人刺死石韬。石虎查明真相后,竟立即命人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杀死太子石宣,并诛灭全家。石虎死后,儿子们为争帝位互相残杀,后赵逐渐衰落,终至亡国。

  后赵君主石虎“爱之不以道”,结果导致骨肉相残、身亡国灭的教训何等深刻。那么,“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原因何在?细想起来大约有二:

  其一,爱是关心关照,更是一种让子孙后辈成长成材不走歪路的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家风端正、家教良好,就等于为孩子铺设了一条人生正道。宋代名臣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他生前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并命人刻在堂屋东壁,以昭后人。《宋史》记载,包拯“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这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养成了包家清廉公正的家风,并被包氏后人继承弘扬。

  其次,爱要有“道”、守道。爱不以“道”,爱不讲原则,容易使孩子走上邪路歧途。为人父母如果不以“道”教育、引导、约束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何为正道,很容易走上害己害人的邪路。石虎溺爱儿子,终至害了两个儿子、最后断送了政权的惨痛教训就是明证。

  如何才是关爱孩子、教育孩子的“道”呢?在关爱、教育的理念上,应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舐犊之情,人皆有之。爱子有道,需要理智的安排和规划,需要从孩子的长远出发,给孩子最有益的选择。这包括在传授的内容上,给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观,也即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还包括在教养方式上,“养正于蒙”和“以身示范”。良好的品德培养必须从小时候抓起,“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在孩子智慧启蒙之际就应该加以教诲,教之以“正道”,“使为则为,使止则止”,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身示范”要求家长做人做事率先垂范,以身教带言传,以身教树榜样,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

  (陈延斌,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首席专家)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