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慰问切莫专挑“会说话的”

慕容婷婷

2016年12月27日13: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年终岁末,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渐被提上日程。近日,听老家一位在基层工作的朋友聊起:上级部门要求摸底上报年终慰问的贫困户信息,还悄声叮嘱,领导上门慰问的贫困户要尽量挑选“会说话的”。

慰问意在通过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所盼所需,所思所想,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和困难群众“会不会说话”本无多大关系。然而细思之下,“会说话”三字颇有深意。

其一,会说感激的漂亮话。一些干部认为,慰问就应该是一幅领导嘘寒问暖,群众感激涕零,宾主“把手言欢”,“其乐融融”的画面。若是被慰问的群众磕磕巴巴说不出一句囫囵的感激话,变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岂不让领导尴尬?其二,会说添彩的“入耳话”。有些基层干部将上级领导慰问看成是一个难得的“露脸”机会,希望借贫困群众之口,为自己“贴金抹粉”。若是困难群众不会“见机行事”美言几句,岂不错失良机?其三,不说“添堵”的“多余话”。一些干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将慰问视为走形式,并不想直面问题,触及矛盾,希望贫困群众“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若是困难群众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岂不让领导“添堵”?如此思想之下,慰问贫困群众也要挑拣挑拣,“过过筛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然而,现实中,很多困难群众因为文化水平、身体条件、个人性格、生活环境等种种因素所限,很难做到“滔滔不绝”,更难做到“娓娓动听”,但是这些人恰恰正是最艰苦、最困难、最需要温暖和关怀的群体,岂能因为“不会说话”便“应景”、“走形式”,甚至“置之不理”?

年终慰问,既要“慰”,也要“问”。挑选有代表性的困难群众诉心声、倒苦水、提意见、揭问题,是慰问的应有之义,应尽职责。但若为了粉饰太平、回避矛盾,刻意剔除不善表达或者牢骚“吐槽”的困难群众,甚至慰问之前“面授机宜”,搞预演、做排练,把访贫问苦的慰问活动变成一场“秀”,则本末倒置,让好事“变了味”。切记,“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才是慰问的情怀和使命。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