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
2016年12月23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笔者听一位乡镇干部说,某职能部门在走访调查贫困户生产发展情况时,只记了几行笔记,聊了几句家常,板凳还没坐热,就急匆匆地离开,说是去走访其他农户。奇怪的是,走访到最后也没到项目现场,走访俨然成了走秀。(12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深入实际、走进群众、调查研究。在走访的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群众当中,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用老百姓的话说,“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正是凭着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认真调研、解剖麻雀的真功夫,正是善于把握客观情况变化、善于倾听基层声音和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我们党才得以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走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成功之路。
群众的期待就是“民声”,群众的问题就是“民声”,群众的需求就是“民声”。“民声”肯定是在民间,有时还在群众心里。“隔着玻璃看,坐着小车转”,自然看不到实情、听不见民声。以会议应对会议、以文件应付文件,自然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那些光是走而不访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作秀。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领导干部与群众打交道,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走访也不能是一道指令、一份文件,到与不到,为与不为,效果和反响自然也截然不同。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下决心沉到基层,情况摸不透不走,问题不解决不走;要脚上有泥水,身上有热汗;要把自己当成基层的普通一员,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倾听基层的心里话。只有真正“动”起来、“深”下去,具备深度“潜水”的姿态和方法,主动了解群众期待,主动摸清社情民意,认真倾听百姓“牢骚”,真心倾听百姓“诉求”,耐心听进百姓“骂声”;主动解答百姓疑问,主动解决百姓难题,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心头上的“大事”。
和群众多呆几分钟误不了什么事,和群众多呆几分钟才能更加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了解到真情实感。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自然会减少,也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了解到基层的实情、取到有益工作的真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走近与走进似乎只是物理上的距离,但却能在心与心之间发生强烈地化学反应,生成干群鱼水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走访是干部的一门基本功,唯有练好了,才能在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件事上诠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演绎为民务实的精彩好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