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甘肃日报:为官必修“官德”课

李丽君

2016年12月21日19:15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为官必修“官德”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使人向善,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用来纠错,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既要强化纪律的约束力,也要注重道德的感召力。如此,才能达到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效果。

“官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为官之魂”。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历来强调“官德”。“以德治官”“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官德”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体现出来。而在儒家文化经典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官德”内涵。比如《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中的“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左传》中的“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

“官德”具有鲜明的榜样示范性,是“用权之道”。自尧、舜、禹起,中国就对为官者的德行要求十分看重。历朝历代,皆有清官廉吏名垂青史,并留下很多名言警句。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德才兼备、以德统才,一直是中国政治传统中选官用人原则的主流。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言:“正直中和之谓德。德者,才之帅也”。

“官德”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是“从政之基”。历朝历代的盛世、治世,均离不开大批清正廉洁的官员。官员清廉则国运兴盛,官员贪腐则国家败亡,这是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官德的核心就在“清廉”二字,其本质则是治吏。《管子》讲“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四维绝则国灭”,《汉书》讲“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臣轨》讲“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清代《官箴》则浓缩其精髓为“清、慎、勤”三字。可见,为政清廉,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是官员必备的品德。

“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官员的道德导向作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良好的为政之风、为官之道,才能推动形成清正德善的社会风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德修养,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为官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理想境界,历经几千年的历练凝聚,仍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吸取有用的道德精华和养分,将官德修养摆在自身发展的重要位置,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真正做好道德的表率,充分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此,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才能书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悔人生,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