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谁弄丢了会场上的“烂笔头”?

李长安

2016年12月21日14: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笔者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召开的“新媒体+政务”培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35岁以上干部坐在靠前排,且都在认认真真作会议记录,35岁以下年轻干部全部靠后,且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干瞪眼”,无一人做笔记。

整顿文山会海之后,参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越来越不喜欢做笔记,绝大多数参会者习惯了做“甩手掌柜”,无论会议是长还是短,也无论会议重要与否,从不带纸笔,总是两手空空而来,如果会场上有现成的材料就拿一份,没有就空手而回。

作为一名“老同志”,过去接到开会通知,无论是本单位会议,还是系统大会,总会提前装好牛皮纸封面的工作笔记本,检查一下钢笔里墨水是否够用,在会议过程中,人人自觉做记录,领导的讲话声,沙沙的笔记声奏出美妙的和旋,与工作经历一起刻在岁月的痕迹里。可如今,会场上的“烂笔头”怎么就弄丢了呢?

现成材料代替了会议记录本。如今开会,为了提高效率,举办方一般都会提前把会议内容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参会干部只需要签个到,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领一份下去;另一方面,很多会议学习文件时间多,领导在上面照本宣科,导致会议几乎没有做笔记的必要。久而久之,自觉做会议记录的习惯就被“耳朵听,眼睛看”给取代了,养成了空手而来的新习惯。

电子产品取代了“烂笔头”。近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干部,特别不爱用笔,平时工作,如果涉及到写材料,就在电脑、平板,甚至是手机上操作了。好多人都感慨,如此下去“妈妈教的方块字”,还有多少人会写,能写?就像现在很难再见年轻人写毛笔字一样。有时候,和年轻干部聊天,问他们咋不做会议记录呢?他们说不是有现成的材料吗?再说,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上网搜一搜,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者打电话,向其他同事问一问,实行“资源共享”。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有现成的开会材料也好,还是“资源共享”也罢,笔者总以为会议记录不可少。会场上做笔记,是认真开会的最好表现形式,一些干部在会场上不做笔记,就会偷偷耍手机,打盹,会风不正;而有些会议,涉及到本单位,甚至人头工作,这必须要用笔记下来,网上搜不到,别人也无法给你“共享”。

“烂笔头”还是丢不得。当然,用“心”开会最重要,把会议内容熟记于心,把会议精神外化于行,这才是开会的最终目的。但,如果连会议内容都没有搞清楚,怎么传达会议精神,落实会议精神呢?所谓百密一疏,拿起“烂笔头”,专心听会,认真记录,有利于巩固会议内容,加深理解文件精神,形成良好的会风。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