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筑牢三个防线斩断涉农“黑手”

王青玲

2016年12月16日15: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79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通报的案件中,“骗取国家补贴款”“虚报冒领涉农资金”“骗取危房改造补助款”“挪用补偿金”等动用群众补偿款的案件51起,过半的数字不免让人大跌眼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出台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大量涉农资金向基层倾斜,旨在撬动基层发展。然而,或是征地补偿成村官口中肥肉,或是三农补贴成为村干部的香饽饽,一些基层干部却在“造血钱”上动起了“歪脑筋”。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其实,从源头预防“雁过拔毛”问题,到重拳打击“群众身边的腐败”,再到扎紧制度“笼子”,关于挪用、截留、套取、贪污涉农资金的惩治力度不断加码。但三令五申之下,涉农腐败问题仍然按下葫芦浮起瓢,换个“马甲”重新出现,必须引起警惕。如何杜绝惠农资金运行中的“跑、冒、滴、漏”问题?在笔者看来,还需筑牢三个防线。

筑牢思想防线“补短板”。作为基层干部,本应是把惠农资金用在“惠民”上,却变成了“惠己”;本应是落实惠农政策的“带头人”,却变身成了“捞钱机”。思想决定行动,当看到,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瓜分”惠农资金,根因都在于思想的病变。当前,一些村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强,但还存在普法、廉政教育的短板,这就需要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比如,将针对基层干部的腐败预防性教育纳入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通过“讲座进乡村”、“村干部集训”等活动,增强村干部的党性意识;抓好正反面典型的示范教育,采用“以案说法”“以纪话廉”的形式,提高村干部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可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

筑牢制度防线“促公开”。正如报道中的一些案例,“东窗事发”之后,村民才知道自己的利益被侵蚀,一方面说明了村民对惠农资金及相关政策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制度落实的不到位。试想一下,如果村民清楚相关的制度安排,知道自己享受哪些实惠,又怎会留给村干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空间和机会?!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宣传、审批、管理等制度,加强信息公开。比如,惠农资金的金额,有哪些补贴政策,享受标准、发放标准、申请流程,在每一个环节中要做到信息透明,让农民心里有数,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可将宣传惠农信息列为必要程序,纳入政策执行效果考核的重要内容,用考核倒逼制度落实。

筑牢监督防线“堵漏洞”。有监督才有落实,众所周知,涉农资金涵盖征地补偿、退耕还林、农机补贴、新农合等领域,点多面广、种类繁多,监管上的乏力给了权力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就必须进一步创新监管手段。湖北省在今年推行“大数据”监督系统,深入挖掘问题线索,实现惠民政策精准监督,运用“制度+科技”“数据+平台”的手段让“微腐败”无处遁形,可以说,此种监管思维值得借鉴。比如,针对涉农资金多头管理、去向分散、监管困难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段,打造“民生工程资金监管平台”,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将涉农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全面比对、重点扫描,以达到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效果。

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创新监督方式、筑牢监督防线,推进信息公开、筑牢制度防线,三管齐下,打造惠农资金的惩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惠农资金真正“放水到田”。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