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研
2016年12月15日08:12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张艺谋导演的新片《长城》再度引发对中外合制的关注:这不仅是中外合作发行的电影,影片的主演、编剧、特效团队等均有不少外国人,其故事本身也是一个欧美化的“打怪兽”故事。当然,电影的背景是中国的符号性建筑——长城。
“我们的文化非常多,你不可能拍完它,而且贪多嚼不烂,应该因势利导,由浅及深……第一步是必须符合好莱坞的制作标准以及国际化的叙述方式,是一部能给全世界年轻人看的怪兽类型电影。第二步才是把中国的文化从情节和戏剧等角度,潜移默化地植入到电影中。”张艺谋所言,涉及中国故事的“讲法”。此前他在国际上获奖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影片,强调的是原生化、本土化的讲述模式,对欧美世界来说是陌生化、异质化的。如今,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今非昔比,要增强在电影世界的话语权,就必须具备拍好类型片的能力,通过类型片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
而中国故事能否传递出去,必须考虑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和米卢斯提出的“文化折扣”问题: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异质文化产品时其价值会大大降低。欧美企业对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研究得非常深入,即便是外来元素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依然可以通过类型化的“转码”,变成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均能够接受的故事模式。面对中国与欧美存在的文化差异障碍,要想跨过去,唯有把异质性元素“转码”进主流的叙事话语。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电影目前所欠缺的。
“转码”需要国际视角,需要在合作中磨合出来,需要在成熟的讲述模式中嵌进价值意识。如电影《长城》里中外主角关于“战争意义”的一场小辩论,外国人坚持“有钱即可”,中国人则坚持“正义至上”。如果只是立场先行,未必有好的效果。因此,先有一个不同文化背景均可理解的“打怪兽”故事模式,价值取向方能在叙事中穿针引线,巧妙传递。
近年来,万达影业、阿里影业和华谊兄弟的厂标接连在北美影院的大银幕上亮相,制作了一系列合制片,引发国内外热议。但总的来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尚不乐观,文化外贸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电影虽然“走出去”的不少,但目前多为资本形态,还有待转换成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讲好中国故事,更要注重讲法,尊重艺术规律,掌握电影世界的主流叙事方式。毕竟,要想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被听进去,首先得让国外观众有兴趣坐下来听。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