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州
2016年12月13日14: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2月的南京城,比冬日寒风更刺痛的是人们对79年前那场屠城惨案的悲痛记忆。又是一年“12·13”,第三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两年多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深刻反思,正内化为国人传承家国情怀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息动力。(12月12日新华网)
2016年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记住这个日子,铭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缅怀南京大屠杀无辜死难者,缅怀抗战先烈和民族英雄,谴责一切侵略暴行,表达和平发展的强烈愿望,凝聚起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告慰遇难同胞。历史之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如同点亮一支精神的火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公然违反国际法,肆意烧杀抢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生灵涂炭,山河为之泣血,举国为之悲愤,世界为之震惊。“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无论时间过去多么久远,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昭告国际社会。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历史的人注定重蹈覆辙;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战后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并编造种种谎言,欺骗日本人民,在国际上混淆视听。比如,公然参拜二战甲级战犯、质疑南京大屠杀中遇害人数、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篡改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表述和内容,甚至对中国设立公祭日表示质疑……然而,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所有审判早已对这一罪行下了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中国人民决不会允许国土和权益被肆意侵占的历史再次重演。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凝聚共同信仰。尊重个体生命、传承家国情怀,进而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是国家公祭的要义所在。今天,我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这段悲惨的历史,并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不让其险恶用心得逞。记住这一天,就是要提醒我们,实力是一个主权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不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记住这一天,就是要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凝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4年,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由此可见,从历史的苦难中走来的中华民族珍爱和平,是因为深知今天的和平发展环境来之不易。让记忆引领人们重温和审视一段灾难的历史,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携手开创和平美好的未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载孔子门生曾子的这句话告诉人们,敬畏死者、追念先贤,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穷凶极恶的侵略者,靠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靠的是中华民族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国家人民大团结。如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每个人都要添砖加瓦,同样要靠凝聚力量、万众一心,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