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军
2016年12月12日15: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制规划一定要突出重点,要契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适应国家发展的关键需要。”这是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他说:“我们是人民政府,一定要以人民需要为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为评价标准!”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国家信息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规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顶层设计。做好编制规划,固然需要领导决策、专家论证,但是要想使规划真正发挥引领和推动发展作用,还必须突出重点,契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适应国家发展的关键需要。否则,很有可能沦为乱指挥、空指导。李克强总理强调的“规划要契合群众普遍呼声”,无疑给编制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编制规划,不仅仅是编制规划部门的事情,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吸纳民智,全面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国家层面的编制规划,更要契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论证,坚持开门搞活动,决不能闭门搞编制、定规划,甚至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发文。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通过网站、邮箱、微博、微信、电话、传真、信件等方式征求民意,使编制规划能够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加科学、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的编制和施行,都必须沿着这样的目标,全力聚焦富民,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国家信息化方面的编制规划重点,首先便是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打通高速宽带入户“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智慧生活和便捷服务。其它方面的编制规划同样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普遍期待,从最关键的地方“动刀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制度管根本,更管长远。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规划,除了要充分尊重民意、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还要不断补齐制度短板,在全社会营造规划先行、制度保障的浓厚氛围。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简政放权,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持续得到彰显。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让“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落实结果由公众评价”成为常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再科学的规划,不执行、不落实,都将沦为“稻草人”或“一纸空文”,要坚持既然定下来的就要坚决执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规划编制和制度执行,不能也不允许搞选择性执行,同时要顺应群众呼声,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编制规划和制度设计变成硬约束而不是软皮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规划,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编制规划要契合群众普遍呼声,这是由“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和发展理念所决定的,更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同时,编制规划、政策措施要有延续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切忌搞劳民伤财的瞎折腾。不仅国家部门编制规划如此,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编制规划同样需要始终倾听“百姓的呼声”、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实现高度契合、集中统一,共同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相关专题 |
· 倪洋军文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