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真抓实干才能实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目标

倪洋军

2016年12月05日15: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2月3日人民日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必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态环境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党上下、全国上下都要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深化改革,加强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的共性问题,作为负责任的东方大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从而为世界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从地方层面来说,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完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并坚决抓好贯彻执行,不折腾、不欠账。

调整结构,改善方式。人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是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使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成为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各级各地要坚持空间管控一张蓝图,强化主体功能定位,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红线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要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着力提高开发水平,加快建立自然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坚决守住开发强度的警戒线。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环境质量改善,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新动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努力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加大督查,严厉问责。生态环境,是易碎品;环境保护,需全天候。这就需要随时随地强化督查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在具体督察中,重点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重点检查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的区域流域及整治情况;重点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重点了解地方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格责任追究等情况。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为此,要着力依法督察问责,严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严格督查、严厉问责,加大环境违法违规成本,倒逼全社会都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坚持不懈,务求实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能也不允许紧一阵松一阵,更不能走“前面污染,后面治污”的老路。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堵住环境污染的源头。同时,对于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不能漠视,更不能寄希望于“一阵风”、“一场雨”,要科学有效地抓好污染防治,既不能简单应付,更不能好大喜功。要多方面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着力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要抓住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减少化工污染、减少煤炭消耗总量为重点,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要树立“治理污染,只要依法合规,没有什么手段不能用”的铁腕治污思想,抛弃GDP至上的老思想以及自我为先的小私心,对“停产治污”等“非常手段”,不能只用在年底,平时也要狠下功夫、重抓治理,不能搞“猫和老鼠”的一套。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才不会落空。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