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号准“特色发展”的时代脉搏

倪洋军

2016年12月02日13: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特色的,才是自己的,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并且能够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大到一个国家治理、民族崛起,小到一个地方发展、区域竞争,都离不开“特色”二字。各级各地要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在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等方面,不断淬炼地方特色,铸造区域品牌,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理性务实,让中央放心,让老百姓满意。那么,在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下,什么才是“特色发展”的本质体现、脉搏所在?

“创新”是特色发展的根本动力。地方特色、区域优势,是推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则会使特色黯然失色、优势变成劣势。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无论是全国“先行”地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都必须始终突出创新引领,聚力创新,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激情和干劲,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国家层面实施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被排在首位,就是要求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在谋划发展蓝图、推进理念落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创新”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让改革创新贯穿党委政府一切工作,不断促使地方特色转化为发展动力,成为区域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富民”是特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符合老百姓所思所想,能够让老百姓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发展路子,才能落实到百姓的心坎上,也才是特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故此,必须牢牢将富民惠民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到2020年,各级各地不仅要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且要“聚焦富民”,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追求,更全面、更公正、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这“三个口袋”更加鼓起来,特别要将政绩考核方式转变到以居民收入增长和民生幸福为核心上来,并且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干事”是特色发展的根本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没有全党全社会的积极作为、实干争先,都将成为“泡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全国干群的砥砺奋进,才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向未来,各级各地党委政府能否兑现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断创造更具特色的“地方样本”,必须充分调动本地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推进中央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奋发进取、勇攀高峰,以富有时代气息的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以更加理性务实的实际行动书写特色发展新篇章。各级各地党组织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在严格要求、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和保护干部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营造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让“理性务实有为”成为干部鲜明特质。

人心齐,泰山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各地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心往一处想,那就是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劲往一处使,那就是走出特色发展路子。只要上下一心、干群同心同向同力,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