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2016年11月23日08:14 来源:光明日报
看待儿童,确实需要多一点单纯,但相信单纯,并不意味着忽视可能的风险与必要的保护意识。孩子承受外部伤害的可能性,并不会因为多一点单纯的美好想象就会小一点。
近日,芒果TV推出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4》引发争议。与往期不同,这次节目选择一名成年男性与一名小孩临时搭配成“屏幕父女”出镜。但随着节目的播出,观众们发现,节目在剪辑和配图配文甚至是官方微博的广告上都往“恋人”靠拢而非父女,官方预告中更有小女孩露出肩膀等暧昧的画面。
目前,《爸爸去哪儿》栏目组对争议做出了回应,称最单纯的总是最美好的,拥有美好心灵的人总能看到更多光明,希望网友用善意眼光来看节目,杜绝恶意揣测。外界当然没必要恶意揣度节目组设定“屏幕父女”的用意,然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节目中的个别画面和语言表达,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并引发争议,已足够说明问题。
节目中的对话和情节,无论是按照节目组的要求“定制”而成,还是嘉宾个人的临场发挥,其呈现出的暧昧效果都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厘清的一点是,虽然名为真人秀节目,意味着节目的真实呈现度越高越符合定位,但从传播价值来看,并不能说只要是真实的就都适合播出。有专家就指出,该做法至少会让公众对“一名成年人和一名儿童在一起”的画面降低警惕。
除此之外,“屏幕父女”这一设定模式,也同样不无疑问。相较于以往明星和自己子女搭配的模式,这次由成年男性与小女孩临时搭配的父女,更涉及情感的适应问题。虽然在节目上,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两者“亲密无间”的关系,但在节目背后,恐怕难言没有磨合,特别是对于一名不到4岁的小孩而言。从长远看,这种搭配,会对小孩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影响,甚至是否影响到节目外真正的父女关系,都不能不有所注意。
节目的主题是亲子关系,呈现出的屏幕形象却更像是偶像剧。虽说一些话语属于“童言无忌”,但很显然,节目从包装到最终呈现,都有意无意突出了儿童“成人化”的一面,并将“小大人”式的语言作为一个重要卖点。有心理专家就指出,目前许多电视台的儿童选秀节目多迎合大多数成年观众的收视喜好,掩盖了孩子的纯真天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成年人的言行举止。至于故意以这种模糊倾向为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的做法,则更属恶劣,必须制止。
看待儿童,确实需要多一点单纯,但相信单纯,并不意味着忽视可能的风险与必要的保护意识。孩子承受外部伤害的可能性,并不会因为多一点单纯的美好想象就会少小一点。无论是当前儿童意外伤害案件的多发,还是儿童的“早熟”“成人化”倾向,都提示我们在儿童的保护上应有更高的敏感度。
真人秀节目的大量出现,是社会走向开放的一种表现。但越是开放,越要突出一些禁区和不能触碰之处,如此才不至于“娱乐至死”。而在儿童保护的问题上,社会神经就应该随时绷紧,敏感一点甚至“保守”一点都不是坏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