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将“问题导向”贯穿发展始终

倪洋军

2016年11月18日12: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即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工作方法、精神境界,更是党性原则、政治品质。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才能“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从而不断适应新形势,推进新发展。

毋庸置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离中央的要求以及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各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决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该放的权力放下去,将该管的事情管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全面推进户籍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优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让社会更趋公平。

问题,就是短板。有了短板,就会使发展不协调、不均衡,新的发展理念就难以落地生根。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补齐短板。在新征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瞄准发展中的“短板”聚焦聚力。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仍然是我们的突出短板。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体量大、自然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的省份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具有针对性、紧迫性。再比如,在富民惠民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是短板;与苏南相比,苏北乃至苏中是短板,特别是苏北一些地方,老百姓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提升短板,提高全面小康的“含金量”,打造新的增长极,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后劲,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具备问题意识,必然让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实现新的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气、更实的举措,调高杠杆,提高标准,提升发展档次,达到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六个更”目标,即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建设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在“率先”、“带头”、“先行”的内涵发展上向着更高水平迈进。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清醒认识本地区本部门在区域发展、行业系统中的优势与不足,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切实转换理念、转变作风、转化压力为动力,砥砺奋进、迎头赶上,不给全国拖后腿、不给群众留骂名、不给自己留遗憾。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和行动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而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离不开创新主体——干部群众的务实行动。其中,最最关键的就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各级各地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务实行动。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激情和干劲,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时不我待的时代紧迫感和“不让事业在自己手上耽误”的政治责任感,正确理解、科学处理“慢不得”与“快不得”的辩证关系,结合地方实际,立足岗位实际,联系自身工作、思想、作风实际,求真务实、扎实干事。各级党组织要着力推动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相统一,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度融合,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见效,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解决不得了。新起点,需要有新作为;新起点,更会面临新问题。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练就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真本领,以问题的务实有效解决推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落地,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