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李克强经济座谈会上议“民生”议出啥?

倪洋军

2016年11月17日15: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1月14日,就在中国经济10月份“成绩单”公布当天,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座谈会。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是国务院的惯例做法。但人民网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的会议名称不尽相同,本次会议特意加上了“民生改善”的字样。(11月16日人民网)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李克强总理的一番话道出了座谈会特意加上“民生”的意义。民生问题无小事。李克强总理经济座谈会上议“民生”,体现了大国总理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切,彰显出浓浓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更为各级政府上了一堂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示范课。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牢抓住的“牛鼻子”。但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不能忘了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否则,经济再发展,也是没有质量的发展、不可持续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本是同源同根、共为一体、互相依存、彼此促进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琴瑟和谐、同频共振,中国梦方能水到渠成。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民生难题、回应民生关切、满足民生需求也会增添发展动力。发展经济不忘民生,人民才有获得感、幸福感;民生得到改善,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不顾或荒废民生温度。惠及民生的发展,才是民众期盼的发展,才有持续的根基;同时,民生改善,也不能影响经济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民生领域要做既有利于民生,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关乎民生的质量,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从本质上来说,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也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必须牢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不断提高民生福祉,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忘改革初心,改善民生福利,是党中央的宗旨目标,也是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把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从而不断赢得民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只有民生保障政府托底,百姓才会吃上“定心丸”。看病难、看病贵、一房难求等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重点民生问题。只有医疗养老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得到有力有序的推进,让基层打拼者都能看到希望,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而不是失去信心,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公平正义才能得到有效彰显。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政府保基本的力度不能减弱,要确保稳住就业“基本盘”,守住养老金发放等民生底线。持续深化医改,创新机制打破层级等壁垒,形成医保与医疗协作、重点医院与基层诊所资源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使群众享受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医疗服务。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推动建立覆盖面更广特别是惠及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体系,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更好满足创业者和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精准扎实、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不断淬炼发展“成色”,以政府托底保障的新作为不断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船之双桨、鸟之两翼,必须始终坚持同心同向用力、同心同行推进,不断破解新问题、跃上新台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民生幸福提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厚植基础、守住根魂、筑牢根基。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