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
2016年11月17日15: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各地加大扶贫力度以来,很多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巨变。但也有一些贫困村在执行中出现扶贫“大锅饭”,导致精准扶贫“落不了地”。(11月15日,半月谈)
“大锅饭”这个历史名词,早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尘芥堆了,可是,其平均主义的思想却还顽固的存在着。这不,在山西省娄烦县独石河村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大锅饭”式扶贫。村干部为了体现“公平”,将用50万扶贫款买来的扶贫羊按人头平均分配,于是就出现了新闻中报道的“6人分养一头羊”的闹剧。这样的扶贫何其荒唐?虽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就是如此真实地发生了。让贫困群众吃扶贫“大锅饭”,他们只会越“吃”越贫,永远都陷于贫困的深渊无法自拔。
诚然,附加在贫困村、贫困农户上面的很多优惠政策使得贫困地区可以享受很多开发扶贫以外政策优惠上的好处。一方面,贫困村、贫困户可以得到对口帮扶单位带来的扶贫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优惠政策也与贫困村挂钩,只有贫困村才能享受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贫困人口的数量还不容忽视,一些部门和单位领导简单认为,对于基层,扶贫工作的考核标准是“脱贫”。资源有限,与其让大家都吃不饱,不如重点保证几户,面子上也好看。但是现实是,农村困难户多,你争我抢,基层干部摆不平,只好实行见者有份的“大锅饭”。
扶贫攻坚怎么做?中央给出的答案是“精准扶贫”。回看独石河的扶贫工作,既不“精”更不“准”,完全就是在瞎胡闹。劳民伤财且不说,还让村民与村民、村民与干部之间横生矛盾,更糟糕的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村民“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一旦贫困群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即便是在干部的努力下,村民实现了暂时“脱贫”,恐怕日子一久,还会再次“返贫”的。如若这样,无法拔除“穷根儿”,那扶贫的意义又何在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待我,一些地方官员不思进取,挖空心思寻找“捷径”,一味靠“利益均沾”式的“精准扶贫”,只能是今年吃了脱贫粮,日子好过了,明年又返贫,不能解决系统性、整体性、长效性的问题。面对千差万别的贫困人口和各种各样的贫困原因,党员干部不应采取“大锅饭”式扶贫,而应更多实行“精准帮扶”,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多征求他们的意见,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
扶贫出现“大锅饭”的现象,说明扶贫的现实情况依然严峻,如果村干部再不思进取,则不能建立起普惠性、广参与的扶贫机制,在扶贫资源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好蛋糕、用好资源,确实是个问题,精准扶贫搞成“大锅犯”,其实际也是另一个层面的形式主义。 “大锅饭”模式,早已经被历史证实是行不通的,我们在历史上已经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必须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一言以蔽之,扶贫“大锅饭”早该“寿终正寝”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