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云
2016年11月08日13: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前,央纪委公开曝光了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这9起典型案例,大部分是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与低保群体有关的腐败案例。(11月7日 新华社)
无论是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还是落实低保、五保金政策,涉案的党员干部都没忘了“雁过拔毛”,公然索取“好处费”“辛苦费”,甚至虚报冒领、优亲厚友、贪污挪用。这些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抹杀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对于扶贫领域的这些“蝇贪” ,决不能让其有“立锥之地”。
按理说,作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党员干部,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民举措执行好、落实好,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9起涉案的党员干部,却将扶贫资金当成了“唐僧肉”,想方设法往自己包里装,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变成了他们随意把玩的“道具”。公然索取“好处费”“辛苦费”的事实说明,这些贪腐的党员干部心中,早已经没有了人民群众的位子。
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紧要关头,任务繁重而又艰巨,全党全国和全社会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投入帮扶力度。作为脱贫攻坚责任主体的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更应该积极主动作为。可从曝光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一些贫困地区党员干部还存在“对中央要求置若罔闻,对纪律规定视若无睹”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和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拖脱贫攻坚工作的“后腿”,使脱贫攻坚战变成“消耗战”。因此,对待扶贫“蝇贪”,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持续的强力震慑,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实现7000多万困难群众的全部脱贫,正是我们党践行根本宗旨、不忘为民初心的真实写照。只有“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我们的党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严惩扶贫领域腐败,不让扶贫“蝇贪”有“立锥之地”,正是党取信于民必须答好的执政考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