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用“事业激励”唤醒干事激情

刘忠友

2016年11月03日16: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教育心理学认为,责备千句,不如鼓励一句;与其居高临下指责呵斥,不如蹲下身子平等交流。同样,要想唤醒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其“问责”让人心生压抑,不如“激励”让人焕发活力。问责固然十分必要,激励也是必不可少,两者如同一机双翼,“恩威并重”才能既循规蹈矩,又充满活力。在开展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当前强化问责确实产生了良好效果,但是一些激励手段还不到位,激励与问责没有形成平衡。

事实上激励的手段不曾间断,职务晋升和物质利益是两个重要的方面。无疑,理想的职级归宿,较好的物质待遇,确实能够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但是,职务晋升和物质激励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迟钝甚至梗阻。究其原因,职务晋升总是会遭遇成长的“天花板”,物质的激励总会掉进欲望的“无底洞”。职务和物质上的激励有的突出“名”,有的突出“利”,这些激励往往周期性短、持续动力不强。甚至有些干部一味追求职务晋升和物质利益,导致逾规越矩,甚至被追责问刑。

事业激励才具有持久的恒动力。我们的身边会遇到这样一种人:身上总有一股激情和一股用不完的劲,工作上很投入,生活上很开心,最大的特点是,名利不刻意,激情一贯性,10年20年都是这样。这样的人,心中装有事业,以“把事情做好”作为职业追求,他们对“离开了单位,你什么也不是”、“工作,并快乐着”等理念深信不疑,即使少了政治和经济的激励,他们依然会把工作干得很出色。《海棠依旧》中,周总理晚年年事渐高、身体病重,仍然保持一种夜以继日的工作激情,全然因为他心中只有这个国家和人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就是要形成一种“以事业为重”的激励导向。

倡导事业激励,要涵养事业信念。党的干部是为党的事业服务的,党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的理想追求,就是把组织交办的事情做好,为人民把事情办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是当官要把为民谋福当作一种追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说一个人工作中要留下事业的痕迹。唯有追求事业的信念定力,才会保持一贯干事创业的激情,不会因为职务有没有提升、待遇有没有提高而产生忧愁烦绪和刻意经营。理想信念的力量不会凭空产生,需要躬身力行,钻在事业里,走在群众中,才会对工作充满感情,对群众充满感情,日子久了,理想信念的定力也就变得牢固。

倡导事业激励,要注重人文关怀。国防大学40岁单身女讲师徐如燕因患病去世,引起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深深自责:一名大龄女讲师的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关心和解决,自己有责任、政治部门有责任、制度有责任,因此他要求国防大学抓紧制定中青年干部人文关怀的意见。培养、用好干部,除了事业的平台,适当的待遇,同时需要情感上的关爱。每一名干部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少不了对组织上关注关爱的渴望。一味只在工作上提要求,忽略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生活上关心呵护、活动上的凝聚融合,注定只会形成简单冰冷的“雇佣关系”。单位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地方,人文关怀到位了,干部就能找到一种爱,反过来,这种爱会回报事业,成为事业的动力。

倡导事业激励,要立起事业成就感。马斯洛需求理论显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干部不缺衣少食,也比较受人尊重,如果工作有起色且得到各方认可,就会产生成就感。立起事业的成就感,从组织的角度,要树起干事的导向,弘扬创造的业绩,给创造者足够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从个人角度,干部要珍惜工作机会,致力于干出成效,品尝成就感的愉悦,激励自己不断创造,不断地获得成就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生张凯,在结婚前一天得知病人需要他做手术,楞是把手术做到凌晨五点,再匆忙赶回老家结婚。正是因为有了“被需要”,才让张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突出“事业激励”的导向,就能引导干部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尽量避免误入追逐名利的“偏门”,有利于保护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