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京华时报:以政务公开提升“社会资本”

舒天烈

2016年11月02日08:35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以政务公开提升“社会资本”

  政务公开仍然处于“追赶”的状况。政务公开能在提升信任感与参与度的同时,提升我们的社会资本,让我们的经济与政治向前迈进。

  “政务公开是政府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各级政府一定要时刻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10月3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对政务公开做出要求。此次会议提出,将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政务公开,已经做了很多年,在很多领域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可说已是共识。以2003年“非典”为开始,公开由“启蒙”迈向“深化”。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再到遍地开花的政务微博、微信,我们现在很多习以为常的进步,都来自于公开的理念、方式不断升级和推动。

  也毋庸讳言,政务公开仍然处于“追赶”的状况。网络便捷的信息获取与普遍的观念启蒙,倒逼着政务公开的步伐。公众对权利的主张,也随着时代的前行而越发凸显。今年5月,江苏、湖北等省的一些家长,因为高招政策而反应激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政策的公开度不够所致。而类似网约车改革的讨论,因为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如何公开也应该是一个基础性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尤需以公开提升“社会资本”。这是来自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意指社会成员之间因相互利益而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规范。美国学者普特南在对意大利中北部地区的研究中发现,浓厚的信任与合作风气,能协调人们的行动、提高投资收益,从而推动发展。以此观之,政务公开也能在提升信任感与参与度的同时,提升我们的社会资本,让我们的经济与政治向前迈进。

  公开带来透明,透明能减少神秘性,增加信任感。正如李克强所言,公开透明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一些决策的出台,一旦与市场沟通不够,就可能扰乱市场预期。在股市、楼市上,这方面教训不可谓不多。而从微观层面说,在土地规划、拆迁安置、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领域,公开是取得信任的一个基本前提。也唯有公开,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与配合,让政策更好地落地。

  从另一个层面看,公开也是一种参与训练。公开了,公众就能更好地进行监督。面对一张权力清单,谁都可以条条对照看你能干啥、不能干啥。如果有从决策到执行再到效果的全链条公开,公众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有效、有序地表达诉求,让政治在健康的轨道上良好运行。托克维尔曾说,如果一个人能参与讨论决定修一条通向他家的路,无需解释他就能发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理念需要培育、能力需要训练,而公开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此次试点,将是政府信息公开新的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在公民的参与之下,公开必将真正成为推动政治改革的重要一环。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