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浪
2016年11月02日14: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天价彩礼”引发热议,成为全民话题,正在人们争论这样的人情“是与非”之际,《人民日报》报道称,有人做过统计,农民人情消费和医疗消费,基本上占了农民总消费的一半!再次触及对攻坚脱贫的思考:摆脱贫困,狠抓增收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让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尽可能多地存留在农民手里。诚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我们“开源”的措施有很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往往却忽略“节流”的重要性。
相较于“天价彩礼”,普通的“人情消费”人们感触更深。如果说“天价彩礼”让一些农村父母“使出吃奶的劲儿”,却“敢怒不敢言”,那么“人情消费”同样是农村很多人难以启齿的“甜蜜负担”。除了婚丧嫁娶,还有满月、百天、周岁、大寿等各种生日宴,初中、高中、大学等各种升学宴,以及买房、购车等各种名目的“喜事”, 随着生活成本增加而水涨船高的“人情消费”连“城里人”都直呼“受不了”,早已让在贫困线挣扎的群众苦不堪言,不堪重负。
“随便随个礼都得三五百,一年何止十个八个的这样的人情要送。”好多人抱怨现在人情消费名目太多、花费太高,而这种现象农村更甚,大家都在叫苦连天,却又好像乐此不疲。一方面,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非常看重人情世故,讲究礼尚往来,还礼往往只高不低,人情负担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碍于情面,觉得都是街坊邻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不送礼会被瞧不起,甚至彼此攀比。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礼越送越大,送出去总要想法收回来,就有了以各种名目操办的“喜事”。
“人情消费”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又多了一层阻力。“大水漫灌”的粗犷式扶贫转变为“精准滴灌”的精细化扶贫,以及多予少取的社会共识,给早日脱贫实现全面小康注入了更多信心,“六个精准”为防止“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筑起了层层防护网,但“因礼返贫”,或者说“因礼致贫”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换言之,我们在攻坚脱贫的道路上,“浚其泉源”做得多,有效节流却做得少,而事实上,“人情消费”带来的经济负担已经占了农村家庭开支的很大一部分,“人情消费”俨然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路上的又一“拦路虎”。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帮助贫困群众增加“造血功能”的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引导和以身作则也很重要。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党员干部队伍的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对于人情往来这样的乡俗民风又难以用简单粗暴的政策法规进行约束和干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表率,不盲从跟风,不奢靡浪费,同时树立有影响力的乡贤高德为典型,倡导理性的人情观和健康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引导群众“从简从轻随份子”,重在表达情意而非看中“人情分量”,减少不必要的“人情债”,让贫困群众少一些“甜蜜负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