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纠正脱贫攻坚失“准”需担当先行

敖思明

2016年10月25日13: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本想申请种植500株槟榔苗和500株益智苗,结果却领到2头猪和150只小鸡。因为饲养技术跟不上,不到一个月,就死了131只小鸡。”面对省里下来的扶贫工作督查组,海南保亭县响水镇什龙村一位村民道出烦恼。

脱贫攻坚,讲究一个“准”字。只有识别准,才能帮扶准,最终实现退出准。但从许多地方火急火燎出台的政策来看,没有深入基层调研,而是以精神传达精神,让“准”字失了准星。特别是在西部的一些贫困山区,由于识别标准缺乏刚性约束,前期的识别不精准,已让村民意见较大。随着扶贫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一些非贫困户为了成为贫困户,无理取闹、缠访的现象开始抬头,不仅加剧了干群之间的对立,也让干群矛盾日益影响扶贫攻坚工作成效。

俗话说:“压力是把双刃剑”。面对扶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把以前没做好的纠正过来,把薄弱的环节强起来?答案是:担当。只有从上到下的担当,把责任扛起来,而不是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基层,才能真正实现亡羊补牢。否则,一味拿着鸡毛当令箭,只能是逼着基层为了任务而任务,甚至出现“罢工”的现象。这样的扶贫攻坚成效或可有之,但其中赌运气的成分更多。如此情况下,百姓怎不跷脚骂娘?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系统化管理,而不是层层分包、各自为政。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力,都需要统一调配,而不是仍由各个渠道注水,或撒胡椒面。同时,改进不足,不是全盘推倒。毕竟基层已做了大量工作,给贫困户带来了实惠,也促进农村面貌的改观。因此,提高脱贫攻坚准度,还得根据问题成因对症下药。

首先,梳理文件,让政策具有稳定性、实效性,给基层吃下定心丸。否则,虽然政策对群众越来越好,但计划不如变化快,你让基层怎么开展工作?直面群众的村干部只能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时间一长,干脆就不宣传、不解释,任由群众的不满情绪在质疑中发酵。同时,群众看见政策带来的福利越来越好,也会相互比较,并采取观望状态,期望更好的政策出台,反而降低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滞后了脱贫的进度。

其次,梳理流程,大胆给予放权,让基层在操作上具有灵活性。如产业扶持周转金就是典型的例子。前期贫困户申报,不仅需要找担保人,还需层层转报,等到资金下发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半截,以致贫困户不愿申报。现在把权限放给村上,贫困户再也不用为找担保人而烦恼,而且审批速度快,不仅申报的人多了,而且发展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同时,一些脱贫户,仍会因病、残、伤返贫,难道因为他(她)已脱贫,就不能享受现有的一些扶贫政策?只有允许建立帮扶的灵活调节机制,方能让扶贫红利更加惠民。

最后,梳理成效,完善容错机制,让基层敢于突破创新。镇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人,负有直接责任。要推动精准帮扶向扶贫攻坚过渡,就不能仅在框框内画圈。邓小平同志说过:“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有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促使基本干部把工作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习惯用改革发展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新路子,推动本职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才能形成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的氛围,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勇挑职责,在扶贫攻坚路上坚定不移向前。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